农业发展不忘防污染(四)

放射性污染物

陕西科技报
  放射性污染物依据不同角度,分类也有所差异。根据环境中污染物存在的状态,可分为单一污染、复合污染及混合污染等。依污染物来源,可分为农业物资(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型、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污染型及城市生活废物(污水、固废、烟/尾气、废旧电池等)污染型。按污染场地(所),可分为农田、矿区、工业区、老城区及填埋区等污染场区。按照污染物属性,又可分为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面对放射性污染土壤她们又如何管理呢?
  ◆放射性污染土壤的管理
  土壤改良剂:通过降低土壤溶液中核素的浓度,而降低植物吸收。主要的改良剂有沸石等。施用石灰可以提高土壤中pH和增加钙离子浓度,从而改变土壤溶液的化学组成。有研究表明,施用石灰可以降低菠菜和绿豆对锶和铯的吸收。
  化学肥料: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溶液(固-液相交换)和植物吸收过程来影响植物对核素的吸收。灰化土土壤中,钾肥施用可使植物对铯的吸收降低3-4倍。
  菌根:土壤中微生物对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化与固定起着关键作用。菌根对植物吸收放射性物质有影响。
  ◆植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
  植物吸收放射性核素的主要途径包括大气的干/湿沉降,土壤颗粒在植物体表面的黏附和植物根系的吸收。
  大气沉降发生在核武器或核电站爆炸之后较短的时间内,沉降在植物表面的放射性核素可以直接转移到放牧的动物体内,也可以被植物叶片吸收而转移到植物体内的其它部分
  沉降在植物表面的放射性核素也可以通过雨水和风的作用、植物生长(稀释作用)、组织衰老、叶片凋落或动物吞食而降低,这些过程称为植物表面放射性核素的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和放射性核素衰变决定了植物表面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消失量。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