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高发疾病(四)

手足口病

陕西科技报
  据了解,4-7月是我省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自2008年手足口病被国家确定为法定丙类传染病以来,每年全国都有上百万宝宝发病,陕西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宝宝发病。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应该怎么做?宝妈们不妨来学习一下相关的科普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比较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种出疹性的疾病,出疹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故此得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主。其好发人群往往为5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近十年来,手足口病已名列中国法定传染病月均发病人数的首位。
  这种病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是由哪些病毒感染引起的?
  据了解,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症状。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临床上分为两型:
  轻症手足口病轻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
  发热1-2天后会出现皮疹,典型的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病程一般5-7天。
  重症手足口病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小于3岁婴幼儿,除了发热、皮疹以外,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为什么一说到手足口病,家长往往会谈“虎”色变呢?
  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手足口病初期跟普通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没什么区别,容易误诊。有时,直到手掌心、脚掌心、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才发现是手足口病。
  第二,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肺水肿、神经系统感染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但不论轻症重症早期症状可能都一样,有时候很难区分轻重缓急。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当手足口病患儿具有以下特征,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患儿可出现全身出冷汗,手脚冰凉,皮肤花纹。
  5、高血压不管年龄大小均可表现为呕吐。此外,儿童可诉说有头痛、视物模糊,小婴儿可出现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所以,每一名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均需要行血常规检查。
  7、高血糖可有多尿、口渴、多饮等表现。
  手足口病在人群间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曾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不会再发?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儿在家监护时注意哪些事项?
  病情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居家隔离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手足口病患儿如何治疗?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和所谓的抗病毒药,孩子更多需要的是家长的用心照顾和陪伴。
  一般轻症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重症的病例,尽量留院观察或住院监护治疗。
  手足口病有哪些预防措施?
  1、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4、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5、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聚会聚餐活动。少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外出尽量戴口罩。
  6、接种疫苗: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它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二类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推荐的接种年龄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朱海峤)
  链接
  接种EV71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主要表现为:
  
局部反应 接种部位红、硬结、疼痛、肿胀、瘙痒等,以轻度为主,持续时间不会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全身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较短后消失,家长无须过于担心。(手足口病疫苗目前在我国属于自费疫苗,单支价格在200~300元,免疫程序为2针。)
  这类宝宝不宜接种?
  1、对甲醛、庆大霉素以及硫酸卡那霉素过敏者、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止接种;
  2、如遇发热、急性疾病期、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应推迟接种;
  3、血小板减少或有出血性疾病者、免疫缺陷者、未控制的癫痫及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重接种;
  4、接种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月以上再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