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最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正高级工程师范立民便有幸获此殊荣,以表彰他29年来在保水采煤、矿山地质灾害防控和瓦斯地质等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1990年4月20日,神东矿区瓷窑湾煤矿发生突水溃沙事故,造成附近萨拉乌苏组地下水水位下降、水库干涸、植被枯萎。年轻的范立民在现场调查和补充勘查时,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持续性,一旦大规模开采,必将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湖干涸,地质环境恶化。
1991年,在长期坚持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亲眼目睹了瓷窑湾煤矿冒顶而引起植被枯死、生态退化现象后,他提出了“保水采煤”的理念,并以此为突破口,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及环境意义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逐步建立了以控制地下水位为核心的生态脆弱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体系。之后的20多年,他围绕“保水采煤”问题,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建立了保水采煤技术体系,并得到了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陕北绿色矿区建设,他主持完成的《保水采煤的理论与实践》书稿,受到了王双明院士、钱鸣高院士、武强院士的高度评价,为我国西部神东、陕北两个大型煤炭基地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了解范立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工作狂,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日,下班后一进家门就打开电脑继续工作……每天都工作到深夜。2010年机构改革,他进入省地质调查院工作,随后调到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全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预警。从此,他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手机从来不关机。2014年甘泉发生一起滑坡,19名民工被埋,夜里1:45分他接到电话,十分钟后他已经到了楼下,迅速赶赴现场……;2015年山阳县“8.12”特大型滑坡发生后,他被任命为专家组副组长,连续14个昼夜,始终坚持在一线,确保在救援过程中没有发生次生灾害……每一次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后,他总是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现场。近年来,他组织调查了矿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划分了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发育类型分区,编制了矿区地质灾害系列图件,发明了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提出了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控技术;提出了四种矿山地质灾害成因模式和致灾模式并得到推广应用。他与同事们设计了多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转战在地质工作的各个岗位上,范立民从不懈怠。矿区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2007—2010年他负责陕西省瓦斯地质图编研工作。他带领技术人员上百次深入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瓦斯等级、不同采煤方法、不同地质时代的煤矿井下采集原始数据,分析煤矿瓦斯来源及涌出强度,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开采条件下煤矿瓦斯涌出规律,几乎走遍了陕西的大小煤矿和井下,有时一天下井两三次。经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范立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他主编的《陕西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及说明书》在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全国22个省级瓦斯地质图验收评比中,获得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收获源于耕耘,如今,范立民虽然荣誉很多,但是他仍然转战在一线,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做着地质工作。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