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时间”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硬度”有哪些事儿?……这些科普知识,你能讲得明白吗?4月27日,在第四届陕西科普讲解大赛决赛现场,选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科普主题讲解展示,赛出了我省科普工作者的较高素质和优良风范。
本届大赛由陕西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共同主办,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承办。
今年是我省第四年组织此项科普赛事,选手来自全省重点展馆、科普基地、科研院所、大中学等单位的优秀科普工作者,报名人数较去年翻了一倍。比赛分为预赛、复赛、决赛,预赛由各单位组织,复赛、决赛于4月26日和4月27日分别进行。
经过角逐,来自大唐芙蓉园景区管理分公司的谭永平、西安博物院马瑶、省国土资源厅路元元荣获一等奖;法门寺博物馆李晓青、长安区第七中学张灿灿、陕西自然博物馆陈玉娜获二等奖;西北大学博物馆王雨曦、法门寺博物馆金苗苗、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杨燕、陕西自然博物馆段淼荣获三等奖。西安市科技局、陕西自然博物馆、省国土资源厅、西北大学博物馆、中科院西安分院5家单位获最佳组织奖。
据了解,组委会将在决赛获奖者中,推选优秀选手代表陕西,参加6月举行的全国科普大赛总决赛。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