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科技群英传

大国重器的领军人物

——记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赵晓辉

陕西科技报
  工作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一位科研工作者只有具备这三种能力才被人评价为好。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位为人诚实、主动,工作责任感强、协作精神佳的一线科技工作者赵晓辉,他是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轧制所副所长,也是我国冶金事业的骨干,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轧钢装备研发及技术推广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了近百条生产线的研发和技术推广,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6项,授权专利4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在重型机械研究院市场开发部工作期间,赵晓辉担任了多个重大项目的项目经理,通过与用户的交流,针对用户产品需求为用户提供合理化建议,组织项目投标、谈判、签订合同、技术攻关和实施等工作,主持或参与实施的项目合同总额超过34亿元。
  赵晓辉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既重视对重型机械研究院原有成熟技术进行推广,也非常敏锐地把握市场和行业动向,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新技术开发和储备,重视对市场前景看好的创新技术的推广。近年来,签订并组织实施了20多个国家或研究院的首台首套项目,如我国首套高精度单机架马口铁基板生产线(该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最大单机架冷轧机(该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第一条全国产全连续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该项目改变了原有冷轧引进的格局,且该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第一条全国产汽车板冷连轧生产线、我国第一条全国产直弧型不锈钢板坯连铸机、世界最大断面板坯连铸机、我国最大断面不锈钢板坯连铸机、我国第一台全国产大吨位反向挤压机(该项目获机械联合会一等奖)、我国第一套全国产转炉干法除尘系统;重型机械研究院第一条厚板剪切线、第一套烧结脱硫系统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投产为国产重型装备替代进口和技术进步,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3年,赵晓辉担任板带轧制装备研究所副所长以来,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对酸轧生产线的工艺及装备、宽幅难变形金属轧制工艺及装备(二十辊轧机)、镀锡基板冷连轧生产工艺及装备等重大装备技术进行了深度开发,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都取得了重要突破。面对冶金市场的严峻形势,在他的带领下,轧制所承接了一条酸轧生产线、一条镀锡基板冷连轧生产线、两台二十辊轧机等多个重大项目,合同额超过4亿元。
  紧张、高强度的工作没有让他忘记学习,2012年通过了国家GCT考试,他开始攻读工程硕士,并于2015年顺利通过硕士答辩,获得了硕士学位。工作、生活都这么努力的人,成功难道不是必然的!

(赵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