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

陕西科技报
  大樱桃熟了 果农却犯愁
  本报讯
 近日,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团结村的百余亩大樱桃熟了,村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村上通往组上的路陡峭,住在山顶的他们只能步行下山卖樱桃,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摔伤。
  梁山距离沟口2公里,山上植被茂密,土质很适合樱桃树生长,十多年前,村民娄师傅从西安带回500棵优质大樱桃树苗种植,经多年繁育,现在30余户人家都种起樱桃树,少则两三亩,多则四五亩,如今已发展至百余亩,樱桃树成了村民的主导产业。
  5月8日,记者和“商洛好人”李峰斌驱车前往梁山,从沟口沿土路前行,勉强能开进一辆小车。行至半山腰一户人家门前,娄师傅说,上面的路更狭窄难走,且十分陡峭,建议下车步行,前几天村上有人卖樱桃骑摩托车在此滑了一跤,骨折了。
  接近山顶的地方稍微平缓一些,住着几十户人家,樱桃树遍布房前屋后。“樱桃好吃,树难栽,而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卖樱桃更难。”娄师傅说,“外面的车进不来,我们只能自己把樱桃运出去,晴天可以骑摩托车运,雨天就只能往出担或背了。”
  村民王师傅指着刚摘的一堆大樱桃说:“为了卖樱桃,我们凌晨三点多就得起床,100多斤樱桃要折腾好几次才能到沟口。”
  沙河子镇团结村支书董文革说,2012年通村水泥路修通后,群众盼望修梁山通组水泥路,自2015年以来,他多次安排对梁山通组路进行拓宽和修缮,可每年夏天都会被水毁。将此事反映给镇上后,2016年和2017年,镇政府向商州区相关单位申请,计划从沟口至梁山修一条长2公里、宽3.5米的通组水泥路,但因资金没有着落,一直搁浅。樱桃熟了果农却犯愁。

(程 娟)

  宝鸡471个社会组织助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宝鸡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通过群众“点单”、义工“上菜”,动员社会组织在多个领域扶危济困贡献力量。目前,全市471个社会组织分别与187个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签订帮扶协议2336个,结对帮扶贫困户1727户,累计投入款物、服务折合资金5337.4万元,受益人数7.4万人。
  目前,宝鸡市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83.4%,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起到了核心引领作用。去年,随着宝鸡市《关于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抓党建助脱贫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意见》的下发,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建+脱贫”成为宝鸡市各类社会组织主动服从服务中心工作的自觉行动,全市625个贫困村、18.45万贫困人口成为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活动倾注感情最多的人。
  “过去大伙儿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赚钱机会,比的是个人财富,现在则是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比的是社会贡献。”宝鸡江苏商会秘书长陈飞指着一张脱贫攻坚光荣榜告诉记者。两年来,他们分别与凤县留凤关镇瓦房坝村、太白县桃川镇签订了定点帮扶协议,为扶贫救助等公益事业捐赠320多万元。
  脱贫攻坚不能仅靠送“米、面、油”等短期帮扶模式,宝鸡市各类社会组织将公益慈善和帮扶脱贫做深、做细、做长,实现了社会帮扶资源和扶贫需求的有效对接。宝鸡市农学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包抓的麟游县九成宫镇蔡家河村免费提供辣椒良种,示范种植20亩,手把手培训、一对一帮扶,让贫困户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
  如何改变以往社会组织扶贫的零散性、盲目性?“就是要把有限的资源精准用到最需要服务的对象身上,准确了解群众需求,让群众‘点单’,根据群众需求‘上菜’。”宝鸡上善公益援助中心负责人张红兵说。宝鸡公益慈善联合会创办的“微心愿”公益项目、旧衣捐赠项目,因为模式可复制,得到了民政部的推广。
  众人拾柴火焰高!宝鸡市各类社会组织持续精准发力,让社会各界的有效帮扶如涓涓细流汇入爱的江河,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