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的水文效应和环境问题,如城市雨岛效应、城市内涝、城市面源污染加重、雨水资源流失以及自然生态退化等。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李家科和其团队多年来主要从事非点源污染与水资源保护、城市雨洪管理与雨水利用、水和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近10年来,李家科依托国家和地方课题,采用监测、试验和数学模拟等研究手段,在城市非点源污染特征和规律、城市典型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以及低影响开发(LID)的效果模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通过在渭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水量监测和分析,明确了非点源污染对渭河水污染的影响和比重;对渭河及其支流沣河、泾河和黑河等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布式模拟,明确了各流域非点源污染产出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评价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合理施肥等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将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自记忆等现代理论分别引入到有限资料条件下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提出了系列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方法,各种预测模型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建立了考虑非点源的河流水污染控制规划模型,并在渭河干流段进行了应用,为同时考虑点源和非点源的总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在渭河流域水环境保护中得到应用,该成果获200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通过西安市不同城市功能区、片区、典型小流域降雨径流现场监测以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等技术手段,揭示了西北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性和规律;通过不同规模的系统性试验,明确了LID典型技术(人工雨水湿地、生物滞留技术、植被过滤带等)对城市地表径流水量水质的调控效果和机理,建立了生物滞留系统营养盐的输移模型;模拟和评价了不同情景下城市LID措施的应用效果。编制了西安地区生物滞留技术设计指南。研究成果在国家首批海绵试点城市西咸新区建设中得到应用,该成果获2015年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2项。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科研事业,李家科为人正派,爱岗敬业,踏实勤奋,关心爱护学生,已培养或协助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毕业并获得学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子题、中国博士后基金等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与应用》《河流氮素污染源解析与控制技术》等著作和教材4部,获批省市科学技术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目前,李家科正承担西咸新区智慧沣西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核监测评估和相关科研开发任务,正在为我们的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努力着。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