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展示乡村振兴的力量
本报讯 5月9日,子长县委长展示乡村振兴的力量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基层看发展,相约最美史家畔”采访采风活动,实地感受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活动在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举行。湫峪沟村的中国好人“猪倌秀才”赵雪红用亲身经历,讲述诚信经营带领全村致富的动人故事;马家坪村光伏发电扶贫、高家岔村大棚产业扶贫,村村都结合自身地域特点、产业优势等,探索出了脱贫的新路子;走进冯家岔的蘑菇种植示范基地,一排排食用菌棒整齐摆放,一簇簇鲜嫩肥厚的蘑菇长势喜人、造型独特,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投入拍摄;丹头村的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基地不仅面积广、规模大,而且“豆菜轮茬”、叶面施肥等技术先进;“三变”改革的实践更是让村民获得了稳定收益……
一路上,采访采风团成员听得认真、记得仔细、问得具体,一致表示回去后将认真挖掘素材,充分提炼,用影像和文字全方位、多视角展现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外界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子长力量。
(王东东 刘强强 本报记者 赵燕)
老武的脱贫路
5月10日,天空飘着毛毛细雨,凤翔县柳林镇会山村68岁的贫困户武喜祥,没有去家对面的沟里放羊。
老武一边喂羊一边说:“我一共养了10只羊,全是自繁自养,今年还买了一只种羊。”老伴徐林翠在默默打扫着羊圈。过了大约十分钟,老武喂完羊,拿来小凳子让我坐,而自己却坐在了足有一米高的凳子上。他笑着说:“小兄弟别介意,我的腿打不了弯,坐在低凳子上起不来,只能坐高凳子”,这时我才意识到他的右腿残疾。老武告诉我,开始养了一只羊是因为孙子小,给娃娃挤奶喝,他的右腿残疾,老伴听力有问题,加之前些年儿子在外打工时不幸受伤,现在不能干重体力活,家庭生活一度很是贫困。
据了解,2015年,老武被确定为村里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县上派来了帮扶干部和老武一对一开展帮扶。村子附近的几条沟里杂草较多,比较适合饲喂牛羊,而且老武也有养殖经验,就鼓励他发展养殖产业。
于是,当年老武就养了五只羊,农闲时,他每天的主要差事就是放羊、割草。
凤翔县驻会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晓军说,“去年,老武最多时放着13只羊,在虢王镇代养了3只牛,家里还种着13亩小麦。”
驻村工作队经过走访调研,觉得会山村是半山区,比较适合栽植花椒,于是村上便组织群众到外地参观学习,老武积极响应。参观完之后,老武睡不着觉了,便把在宝鸡打工的儿子叫回家,商量着怎么“发财致富”。爷俩深思熟虑之后,栽了4亩半花椒。村上免费提供花椒苗,县上农技人员经常上门技术指导,老武的花椒苗在今年的春寒中一点都没有“受伤”。
“这几天我一边放羊,一边在花椒地里拔草,一举两得。”说到这里,老武得意地笑了。说起高兴事,去年他家盖了四间新平房,外面贴上了漂亮的白瓷砖,把二十年前的旧房子也进行了翻修,院子也铺成了水泥地面。老武明白,自家的脱贫路越来越宽敞了!
(陈伟 记者 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