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录俊,高级农艺师,一名实实在在为渭南葡萄产业服务、随时出现在葡萄果农身边的科技特派员,被果农亲切地称为“老王”。
▲致力于葡萄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今年4月6日晚至7日凌晨,受强冷空气影响,渭南市葡萄、苹果、梨、猕猴桃等果树种植区出现0℃-3℃低温寒潮天气,大部分地方出现了霜冻。王录俊立即组织专题培训,提醒果农:低温冻害之后一定要加强管理,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补救,不严重的园子补救可以挽回损失,严重的园子加强管理可以为来年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现阶段一定不能放松管理。有了老王的指导,给果农增强了抗寒的信心。
王录俊是陕西省葡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陕西省科技厅“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特聘首席农艺师,渭南市百名科技人才,临渭区葡萄研究所所长。
他长期致力于葡萄新品种及栽培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解决了大量生产技术难题,为葡萄产业在渭南市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完成中省市农业科技项目10余个,获渭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申报科技成果3项,发表各种科技论文10余篇,编写葡萄栽培实用技术书籍4部(册)。引进红地球葡萄在临渭区栽植达20余万亩,带动渭南栽植超30万亩,年产值超35亿元。发明的红地球葡萄“Y”型架及“三带”整枝技术被省科技厅列为重大科技创新技术立项支持,在全省累计推广面积40余万亩;研究推广的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架型结构和配套管理技术,累计实现节支增收4亿余元;主持编订的渭南市地方系列标准《红地球葡萄标准综合体》填补了渭南市的空白。
▲每周都给果农讲葡萄管护知识
经常为果农上课的老王,针对季节特点,每周都要给果农讲一讲葡萄管护的知识。别看现在果农听得认真,对他很佩服,但是过去,他们对这位科技特派员可没那么服气。
印象的改变,还要从老王教授果农种红提葡萄说起,红提葡萄是临渭区的拳头产品,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抗病性差。如果在成熟季节赶上连阴雨,产量至少减15%。作为科技特派员的老王一进村,就想把自己从南方引进的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来个就地转化,可没想到,这看上去简单的事,实施起来难度却不小,大家都不愿意学习,担心投入收不回来。
面对大伙的疑虑,老王找到几户科技意识强的种植户,手把手地帮他们搭建避雨设施,并承诺建棚费用由研究所承担。结果一试成功,当年首批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的红提上市,和周围村子比较,效益确实明显,一亩地产值1万多块钱。
如今,早已尝到甜头的葡萄果农一有疑问就找老王,老王也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老王说:“我感到农村现在种植这一块还是缺乏技术,特别是葡萄种植的关键技术,农民掌握得比较少。咱们把这传授给每一个种植的农户或者合作社,把这个技术转化成他们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应该做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录俊的付出不仅受到果农的赞誉,还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渭南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全市优秀科普工作者”,“陕西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