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别策划
回望历史中的西迁精神——陕西科研院所篇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世纪50年代以交大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响应党的号召,从沿海大规模西迁内地,投身于西部开发建设。新时代、新作为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必须传承好西迁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做好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部分西迁科研院所风采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1957年创建于北京,1966年迁往包头,1969年迁建于咸阳。首任所长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吴运铎同志。历经40多个春秋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为集机械、电子、液压、自动控制、测试和计算机应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技术应用研究所,是国防重点科研单位和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科研事业单位,1948年创建于沈阳,1957年迁至陕西省西安市。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是我国建立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以火炸药基础及应用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建所70年来为国家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2年经中国科学院党组和二机部党组研究决定,由著名科学家、我国光学事业创始人之一的龚祖同学部委员任所长,带领长春光机所一批科技骨干和中科院新技术局副局长苏景一同志一同来到西安,与西安应用光学所等部分同志一起建立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2年7月1日,是我国历史最久、水平最高、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研究院。主要承担着我国运载火箭、战略战术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产品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以及在该领域内的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预先研究任务。
  千里西迁把一切献给党
  在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全省“西迁西进圆梦初心”专题研讨会上,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晓东就曾表示,回顾70年的历程,辗转1700多公里西迁至古都西安,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每一次发展进步都闪耀着西迁精神的光芒,一点一滴的成就都诠释了西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的历史就是一部军工人西迁入陕、科技报国的奋斗史、拼搏史。
  胸怀大局、国家利益至上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干部职工的基本政治品格。1957年7月,遵照中央指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干部职工舍小家为大家,千里西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胸怀大局”。在随后的近20年里,研究所又经历了几次调整。
  国防军工事业因为其特殊的行业性质,危险性远超其他行业,把一切献给党始终是几十万军工人恪守的核心价值理念。这种精神可歌可泣、感天动地,是研究所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交大等大批学校和科研院所的西迁,没有众多随迁人员响应祖国号召,扎根三秦、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陕西和西安的科教优势。
  献身西北为祖国燃青春
  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研究员范文慧,在弘扬“西迁精神”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诉说了他与西迁精神的渊源:“我的岳父是原西安交大机械系铸造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是交通大学第一批西迁教师。两个小孩都是在安徽省安庆市的老家出生,我岳父“舍小家顾大家”,不仅没有撂下工作回去陪护,而且总是加班加点忙工作。”“我父亲是我国空气动力学专业初期培养的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生,为了实现科研报国的理想,北航毕业后来到西安,加盟西北工业大学从事先进航空飞行器设计。鞠躬尽瘁,无怨无悔,为祖国的航空航天高速飞行器事业奉献了一生”。
  范文慧的父亲和岳父是广大西迁科技工作者的一员,在西迁大军中,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不求回报,埋头苦干,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他们的奉献报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进的基础。
  在父辈们这种“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范文慧在英国从事科研工作6年后也携全家返回西安,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项目,加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前沿科研工作。

(综 合)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