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结束到发榜前这段时间,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比高考前与高考期间往往有增无减。这是因为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高强度复习和考试,大大消耗了考生的生理、心理能量,当考试一结束,考生感到身上的负担全部卸下,有些不健康的情绪便会随之而来。
焦虑型 一些考生对成绩有过高期望,考后会坐立不安。成绩好的考生更担心录取情况,易出现中度焦虑。分数不理想的考生,则容易情绪低落和悲观,担心考不上大学变得郁郁寡欢。
盲目型 考生自我感觉特别好,出现兴奋状态,甚至把课本都卖了。一旦分数和自己所期望的相差较远,则出现心理压抑。
挫败型 整日为成绩忧心忡忡,心神不宁。这类考生很悲观,很抑郁,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放纵型 考生在考试结束后,生活失去规律,有些孩子可能会染上一些不良习惯。放纵型心理在考生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其实,考生心理问题有时来源于家长对待孩子高考前后态度上的变化。考前和高考期间,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一旦高考结束,家长就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正是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考后心理问题的“井喷”。高考结束后,考生培育生活情趣,充实生活内容很重要。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引导。
(章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