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期间,儿童溺水事件频现。溺水是学生暑假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也是我国0-14岁孩子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去条件差、不正规的游泳馆;游野泳;在发生同伴溺水时不正当的救援。溺水者溺水时间6-9秒,死亡率高达65%;溺水时间大于25秒,100%合并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若在1-2秒内得到正确救治,成功率达100%。
做好游泳安全措施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情不明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当孩子在水边或水中玩耍时,大人要注意看管,尽量不要长时间接打电话或与他人攀谈,避免在没有成年人的陪同下让孩子独自游泳。
必须要多人同行并在老师、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者,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在水中不要吃东西,容易发生呛噎。选择高质量、型号适宜的泳具。并让孩子远离排水口。
教会孩子遇到危险,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自救机会。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应对意外情况需要掌握基本自救知识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在暴雨频发的时节,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同时还应注意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
其次,人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中国气象局为市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比如,暴雨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注意检查家中的电器、炉火等设施,一旦发现积水进入室内,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漏电;在野外突遇暴雨时,切记不可慌张,应避开河道、沟谷和洼地,向高坡或高地跑,如果暴雨来势凶猛,来不及逃离,就用腰带或衣服等把自己和大树捆绑在一起,千万不能攀爬电线杆,以免造成触电。
当洪水袭来,没时间转移时,要尽量往高处走,找到结实、便于停留的地方。如果处在易于坍塌的房屋中,应迅速撤离,逃到安全的地方。如果房屋比较结实,而且水势不是很严重,应尽量待在原地,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需要注意的是,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轻易入水。一旦落水,要屏气捏鼻,尝试站立;如果双脚实在触碰不到地面,就将自己的脸部朝上,头向后仰,用手掌拍击水面,双脚不断向下踩水,尽量让自己的嘴露出水面,同时寻找身边的漂浮物,尽快抓住。落水后要尽可能将鞋子脱掉,以减少阻力。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会产生一定的浮力。
此外在暴雨天气,司机朋友们也需特别注意行车安全:在行车过程中,一定要放慢速度,不可超车,在发现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时,要选择绕道而行;情况更加严重时,要选择下车,到安全的地方躲避;一旦车辆落水,要保持冷静,在第一时间解开安全带,打开电子中控锁,因慌张或其他原因无法解开安全带的,可用一些尖锐的物品如安全锤,将安全带割断。
溺水施救法则
一旦将溺水者抢救上岸,施救者拨打120后,应立即进行急救。首先应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使溺水者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并松解其衣领、裤带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同时立即急救控水。
伏膝倒水法: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置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内积水倾出。
注意倾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来挽救生命。非专业人员可自行对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Hands-Only)式心肺复苏,不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仅在胸部中心进行快速有力的按压,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交界处,胸骨中下1/3交界处,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部,放松不离位,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参加过训练的施救者胸外按压,则应按照先30次按压再给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心肺复苏。按压速率为100-120次/分钟,幅度为5-6厘米。口对口人工呼吸步骤为:按照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患者胸廓明显抬起,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患者胸廓回落。反复重复上述急救过程。
对于仍未脱离危险的溺水者,千万不能因无法检查到呼吸、脉搏而放弃抢救,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复苏处理。
发现有人溺水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救助,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可靠的救护方法有: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如果水性不好的人千万不可手拉手进行救助,可能引起更多人落水溺水。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