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同志谈学习《梁家河》体会并讲话。 周仁杰 摄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品读《梁家河》当中的动人故事,认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插队的七年青春岁月,全面追寻我们党的新一代领航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历练成长的光辉足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昨天下午大家到梁家河参观见学,亲眼目睹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生活战斗的地方。今天上午,我们在延安大学召开全省科技界学习《梁家河》座谈会。刚才,听了7位同志学习《梁家河》的发言,很受启发和鼓舞。从发言中可以清晰感觉到,大家对《梁家河》这本书读的比较认真,思考的比较深入,领悟的比较透彻。大家感触很多、感悟很深,可以说是思想上的一次净化,灵魂上的一次洗礼,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我和大家一样,为书中很多真实的事例而感动,为朴实无华的话语而深受教育和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认为,梁家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梁家河是新时期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学习《梁家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虽然出生于革命家庭,但适逢“文革”,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恶劣的环境下,同时,在遭受不公平待遇中,他始终没有改变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习近平撰文回忆,在陕北,光入团申请书他就交了8次,入党申请书更是写了10份,就是其父亲遭到迫害,别人产生误解时,他都一直坚守着他那份内心的追求和执着,不懈怠,不埋怨,安心劳动,努力工作,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把为群众做实事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讲,“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从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机会我要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习近平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最富有的财富和最珍贵的初心。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思想、情感认同,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带头作好表率,始终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学习《梁家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梁家河,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地无三尺平,拉车要人掀;九旱八年荒,吃饭全靠天”,这是对当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活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从首都北京“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来到这个偏僻荒凉的小山沟插队。15岁的年龄对一个人来说,正是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刻,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呆就是7年,7年窑洞情、7年苦与乐,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陕北高原的广袤大地,献给了梁家河的沟沟坎坎。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发扬南泥湾精神,继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与梁家河的乡亲们一道打淤坝、造良田、建沼气、促发展,与梁家河父老乡亲结下了至纯至美的深厚情谊。乡亲们一句“近平是个好后生”就是对他最高的评价。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接受央视《东方之子》采访时,谈到梁家河,记者问到:“这种历练对您今天有什么影响?”习近平同志回答说:“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这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为习近平治国理政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已步入新时代,虽然时代变了,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不能变,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讲,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全省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到实地、察实情、办实事,把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与学习《梁家河》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寻找最美陕西科技工作者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我们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保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默默无闻的精神,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之怀,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心,更要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淡泊之情,脚踏实地,勤勉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三是要学习《梁家河》一心为民的淳朴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时隔22年后再回梁家河,依然清楚记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亲切呼唤乡亲们的小名。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萌发地,总书记在梁家河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干成了一桩桩为村民谋幸福、为百姓谋发展的实事,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当年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以真心为民,踏实苦干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大家推荐他当村支书,他不负众望,把这份乡亲们的信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他不辞劳苦,殚精竭虑,端平一碗水,巧干加实干,带领乡亲们打淤坝、建沼气、创办铁业社,成立缝纫部、代销点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现实困难和问题。他想着一心为群众办好事,就连延安地区奖励给他的一辆三轮摩托车,他没有想着自己,而是想着群众,把摩托车置换成磨面机、粉碎机和拖拉机,为群众提供方便、解决难题。一件件具体实事体现了习近平为民造福的初心、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公而忘私的胸襟。就是离开梁家河,但他一直惦记着梁家河的父老乡亲。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梁家河,回首凝望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足迹时,深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珍藏在内心的真心话,也是大实话,更是心里话,每句话都映衬着暖暖的关爱、倾注着浓浓的乡情、折射出深深的感慨,他用具体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我们科技工作者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根植基层,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纯朴情怀,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围绕助力精准脱贫,发挥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优势,利用好我们的资源,深入一线,把群众最需要的技术送到位,把群众想做的工作做到家,以实现定期脱贫来检验学习《梁家河》的成效,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彰显科协力量,扩大科协影响。
四是要学习《梁家河》勇于创新的革命勇气 从《梁家河》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发生的故事,一些很有特色的事就是他在坚持原则、实事求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敢想、敢干、敢创新,并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比如:办沼气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提出来的,他自己到四川去实地学经验,并且成功修成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池,成为当年全省观摩学习的典型。再比如:为了提高劳力效率,他创办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部,开办了夜校,这在当时特殊环境下,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历来是最艰难的,更富有挑战性。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党有号召,科技界就有行动,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处在推动改革的最前沿,站在改革创新的第一线,担负着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创新创业大赛及当下进行的市县科协改革和“三长制”试点等工作就是最好的试验田,大家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把《梁家河》敢于创新的这种勇气和担当运用到我们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来,进一步彰显《梁家河》的强大力量和独特魅力。
《梁家河》的学习只是初步的、粗浅的,我们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深入领会,全面把握。最后,我就进一步抓好《梁家河》的学习提几点要求:
一要将《梁家河》的学习宣传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让梁家河的大学问入脑入心,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我们要将《梁家河》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真实故事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攻坚克难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埋头苦干的精神,回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和脉络起点,不断深化对党的领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时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是要将学习《梁家河》与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
我们要将学习梁家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相结合,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相结合,与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讲话相结合,深刻领会和落实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等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来陕视察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任务要求,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把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自觉担当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
三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主动服务全省追赶超越大局
科协组织要自觉融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主动对标全省发展战略需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引导科技工作者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等贡献力量。要结合中国科协“1961”工作战略布局和“四服务”工作职责,发挥好“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学术金秋等载体的作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要举办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点活动,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服务,搭建人才举荐、干事创业的平台,推动形成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维护好科技工作者的权益,激发科技工作者的活力,为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这次座谈会搞得很有特色,也富有成效。在此,对延安大学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延安市科协辛勤付出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