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梁家河》 大学问做奋斗有为青年

延安大学学工部副部长 乔剑

陕西科技报

  《梁家河》以记实叙事的手法真实再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在梁家河奋斗的点点滴滴,全书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情感真挚。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是艰苦的七年、奋斗的七年,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七年,是青年人践行延安精神的光辉典范,是值得我们一生挖掘、学习和传承的七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以习近平、王岐山为代表的三万多北京知青,在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碰撞和影响,锻炼了他们的生存能力、认识社会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了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最基层农民的生活状态,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启迪,尤其是陕北文化中蕴含的大气、坚定、乐观、向上、厚道等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切实实地感染了他们。三万多北京知青代表的京都文化也深深影响了整个陕北地区的思想解放,打开了当地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瞭望和了解世界的窗口。
  习近平对青年的要求源自于其自身成长的经历与体验,因此他勉励广大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逆境顺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40年前,梁家河的父老乡亲选择20岁的习近平,习近平以其奋斗的青春、火热的激情让梁家河的灯亮了,火旺了,路宽了,粮多了,心暖了。40年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习近平,习近平也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宣言向中国人民做出了庄严承诺,正带领着我们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铿锵有力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