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色农技协

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

陕西科技报
  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是成立于2004的公益性社团组织,现有会员500多名。建会十五年来,协会秉承科技引领,科学治沙用沙的理念,在生态建设、生态科研和技术推广惠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
  协会陆续在毛乌素沙地秃尾河水源区承包荒沙42.8万亩,作为协会治沙造林基地实施治理。在造林实践中根据当地地质、气候特点,在林木搭配上将灌木放在首位,实行“灌草乔”相结合的方针,并重点推广乡土树种;在造林时机选择上,由两季造林改为春秋雨季三季造林;在树种搭配上采取以紫穗槐与其他树种混交种植的模式,起到固沙增肥与灭虫的多重效果。截止2017年底,累计人工造林38万亩,成活率平均到达了75%以上,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5%左右,提高到65%左右。
  为了巩固和扩大治沙科研成果,使之更好地惠及民生和当地百姓,协会抓紧建设毛乌素沙地生态科技示范园和沙漠科研文化中心,力争尽快建成投运;积极开拓林区新产业,在种植、养殖等方面进行多项试验,办起了有机菌肥中试厂,引种成功树莓、酿酒葡萄等经济树种;协助当地村民兴办了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投身生态建设,发展生态产业,通过务工、育苗、采摘等,年均增收400多万元;积极进行新技术推广,历年来举办各种培训班20期,培训过乡镇干部、农技人员以及乡村科技骨干2000多人次。
  多年来,协会与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保所等单位合作,围绕乡土木本油科植物长柄扁桃的开发利用和沙漠可持续治理模式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验,取得20多项突破性成果,其中8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榆林市、神木市县林业和科技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陕西省授予“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