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科技群英传

以凡心筑丹心

——记西安市儿童医院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专家王涛

陕西科技报
  一身白大褂,一副框架眼镜,谦逊、内敛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就是西安市儿童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涛。从业以来,他致力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工作的研究和发展,师从我国著名结构性心脏病创始人之一蒋世良教授和著名结构性心脏病专家徐仲英、张戈军教授。
  介入治疗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王涛在读研期间主攻心脏内科,在云南求学期间,导师建议他从事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由于云南地区海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所以介入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在云南发展较早,直到90年代我国部分省级医院才陆续引进。近年来西安市儿童医院对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愈发重视,王涛也被派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该项技术。学成回来的王涛将全身精力都投入到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工作,使西安市儿童医院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介入治疗手段的成熟化。
  近两年来,面对情况不一的患儿和程度不同的病情,王涛积累了大量的手术经验,给二百多名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带来了健康。6岁的小峰是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1年前收治的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21-三体综合征是先天性染色体疾病,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的机率为50%,并且21-三体综合征伴发的先天性心脏病往往比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更容易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进展迅速,很快就会形成阻力型肺动脉高压,就是所说的艾森曼格综合征,从而丧失手术机会。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麻醉的时候舌后坠比较明显,比其他孩子的风险高。王涛术前和麻醉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周密的准备,手术进行了2个小时左右,术后小峰心脏形态在逐步恢复,肺动脉压力从重度降到了轻度,孩子体重显著增加术后1年,停用所有药物,第4次复查结果均正常,心脏形态功能正常、肺动脉压力正常。
  王涛每每说到此事,总会感慨万千:“手术的成功还得源于家长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消除家长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恐惧,很多人不了解,觉得这个病很严重,其实通过介入治疗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医者丹心,自从2006年王涛来到西安市儿童医院,将十余年的青春都奉献在了心血管疾病领域,所在团队突破了一个个难题。2017年,来自新疆的3岁女孩在当地确诊为右侧股动静脉瘘,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西安市儿童医院。由于人体血管形态学和血管动力学复杂多变,王涛和其团队进行深入的探讨后决定为其进行介入治疗。此次手术还邀请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的张戈军教授来指导,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每次手术后,王涛和团队都会进行总结和研究,尤其是对一些复杂性的病况。
  王涛的日常工作是繁琐却又具体的,每天比正常上班时间提前近一个小时到医院查房,有时候一天有五六台手术,从早上开始,结束时已是黄昏。因为有的患儿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王涛只能通过家长了解病况,这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王涛说,作为儿科医生,就得比常人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更要细心谨慎,操作规范。除了自己本身对医学的兴趣,更多的还是希望能普及知识、治愈患者、惠及大众,先天性心脏病不可怕,及时治疗是能改变孩子一生的事。

(于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