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昭勇,这位来自重庆的小伙子,面目清秀,骨子里却有种大山的韧劲。1998年—2008年西北工业大学本、硕、博毕业后,就扎根于此。作为“自主水下航行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国防科工委科技创新团队核心骨干成员,毛昭勇主要从事水中兵器和水下航行器“总体技术、动力推进与新能源应用技术”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参与国家工程型号、国家863、总装预研、国防重大基础预研等项目20余项,分别任三个国家工程型号项目的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和主管设计师。所在团队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了多项成果转化,为我国国防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西工大,他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成长可谓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了突破某项技术上的关卡,毛昭勇曾连续一个半月吃住在实验室,为了完成某个新产品的测试,他一年参加几十次野外试验,无论是彻骨寒冬,还是似火骄阳,毛昭勇和他的团队,接受着恶劣环境的重重考验,最终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毛昭勇从水中兵器的“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西北工业大学共有2个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机械结构系统的整体式构型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学校的两支获奖团队当中,毛昭勇是项目获奖团队中,唯一的一名“80后”副教授。
他作为“鱼雷技术专业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骨干成员,结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出在重大工程型号研制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制作竞赛。指导学生先后获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银奖、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等,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指导学生先后赴牛津大学、九州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巴黎工业物理化学学院等进行留学交流,与国际顶尖科学家开展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另外,将科学研究成果融于教材中,充分反映学科行业新技术、新成果,先后编写出版国家重点建设教材1部、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专著1部、国防特色专业教材1部,并获国防科工委优秀图书奖1项。
毛昭勇作为西北工业大学国家一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水下航行器总体与能源动力技术方向带头人,在新型水中兵器总体与能源动力技术研究、工程型号研制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取得了较高的国内国际学术成就,具有很好的创新发展潜力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授权受理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6项。先后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计划”“新人新方向计划”,并荣获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工作者等多项称号。这些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对一个人付出的肯定。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