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陕西科技报


  “粪菌移植”技术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粪菌移植”技术巧妙治疗了两名深陷腹泻痛苦的免疫缺陷患儿。所谓粪菌移植(FMT)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修复肠粘膜屏障,调节机体免疫,调控炎症反应,为治疗肠道内外疾病提供帮助。
  粪菌移植的过程非常严格。捐献者的粪便,必须经过严格筛查,提取粪菌时,先是取新鲜粪便样本稀释后多层、多次过滤,然后将得到的粪菌粗提取液置于离心机予以离心分离,得到所需的粪菌提取液,最后通过肠镜、肠镜下置管(TET)等送至肠管实施移植。
  目前粪菌移植疗法已广泛应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学界证实,它在艰难梭状杆菌感染(CDI)、炎症性肠病(IBD)、功能性胃肠病(IBS)等疾病中均有一定疗效。

(吴欣志)

  文物也能做CT?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曾火爆网络,让不少观众对文物修复这项颇为神秘的工作心驰神往。在文物医院里有一台仪器格外受到大家的关注,它就是为文物做体检的CT机。这是一台什么样的机器呢?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这是用于文物修复最大的CT机,有了它,故宫的每一件文物都将有自己的病例档案。”如果医用CT机一次能拍10张片子,这台就能照100张。通过不同角度以无损方式拍出器物内部构造和伤况,再通过数学建模重构的方式把被拍摄物体重建成三维模型,就能给出不同断面的信息。通过这种(CT)无损的方式,还能够准确地给出文物内部的结构和伤况,就相当于文物医生有一双透视的眼睛,看到里面哪些地方是有腐朽或者断裂的,这对于文物医院的修复工作无异于如虎添翼。

(吴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