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立德立志画出脱贫“同心圆”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西农大驻合阳县坊镇乾落村第一书记韩锁昌对扶贫先扶志有着深刻的见解。
该县自2017年开始,大力开展“讲党恩、争脱贫、评创业之星”活动,先后评选“五好脱贫户”90户,“脱贫创业之星”10名。近期还要举办弘扬道德模范精神,助力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对涉及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六大类道德模范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全县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定贫困群众的文化自信。该县通过县级领导带头讲党课、帮扶干部入户讲政策、贫困户上台讲脱贫故事、县广电网络公司利用应急广播网络在全县范围内推送《梁家河》诵读录音等形式,逐步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组建以“党和群众心连心,文化扶贫进乡村”为主题的3个文艺表演小分队,创作编排快板、三句半等脱贫攻坚节目30余个,进入全县贫困村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展演活动,并进行微信直播,进一步扩大了脱贫政策覆盖面。
百良镇陌西村先后举办了“我文明,陌西文明”移风易俗等各类主题活动,逐步健全移风易俗工作台帐,引导群众按规办事、文明待客。自2014年成立以来,村红白理事会已参与红白事46起,为群众节约花费30余万元。该村还创建了“阿妈传说”土布品牌,建立了土布专业合作社,先后吸收贫困妇女31名,残疾妇女6名。如今,合作社生产的纯天然生态土布纷纷销往电商平台、土特产店,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017年5月份,在该县坊镇金家庄脱贫攻坚核实评议会议上,老党员党俊勤主动要退出贫困系统。其他党员也纷纷举手主动对不符合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了评议核实。
该县还建立“爱心超市”116个,设立了“爱心行为和立志脱贫积分公示榜”,每月按照贫困人口与贫困村总值发放12.06万分积分卡,针对贫困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发放捐助衣物200件,图书10万册,资金35万元。
(刘均锋 马秀珍)
黄龙:贫困户养“合同鸡”赚“分红钱”
盛夏时节的黄龙崾崄山川处处透着生机,太地塬村的贫困户贾红岐刚刚在鸡圈里干完活。现在,他在村支部牵头、党员创业先锋杨书军新建的养殖园打工,每个月能领到1500元的工资。此外,他在养殖园借圈“代养”了100只鸡,年底还能拿到5000元的分红。“我以后好好学习养殖技术,过两年攒下钱了,就可以自己弄个家庭农场。”贾红岐脸上满是憧憬。
太地塬行政村全村共有精准扶贫户17户25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精准扶贫户一半以上。为了找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针对部分贫困户“无劳动力、无技术、无场所”而又想发展产业的矛盾,太地塬村两委多次商议,走访调研,决定依靠本地养殖技术成熟的家庭农场为有
发展意愿的贫困
户代养肉鸡。由帮扶责任人出资,村上统一组织贫困户与家庭农场签订协议,年终按比例分红。
杨书军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提供场地、养殖技术,为促进脱贫攻坚的家庭农场“代养”事业开了一个好头。目前,“代养”鸡圈建好了,3000只鸡苗已经“落户”。参与代养的贫困户们也不时来鸡圈转转看看,在关心自家鸡生长情况的同时,也希望能多跟着学些养殖技术,早日自力更生。
下一步,太地塬村将以点带面,鼓励和支持其他非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全面实现规模化养殖。”太地塬第一书记赵锋高兴地说。家庭农场“代养”让贫困户养“合同鸡”赚“分红钱”,带动了村里无劳动能力、没技术专长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可持续脱贫,也必将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加速推进太地塬村脱贫攻坚进程。
(刘杨阳 狄强 本报记者 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