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让科技之光照亮孩子们的梦想”,7月16日,陕西“科技小屋”计划全面启动。该计划通过高校院所与贫困地区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培育当地的科技力量,以科技教育帮助山区学校实现脱贫。
启动仪式在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举行,省科技厅副厅长史高领向紫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移交“科技小屋”钥匙;西安邮电大学“爱心青年帮”、陕西师范大学“园丁创客空间”等五家高校“双创”机构与对口“科技小屋”校方进行结对帮扶并授牌。
“‘科技小屋’建设是科教扶贫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尝试。”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徐叔威与会介绍,自2016年以来,省科技厅、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积极探索和推进双创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创客漂流计划”、搭建“科技小屋”计划等活动,提供创客设备,传递新的教学方法、理念、思路和技能,开展青少年创客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试点示范效果。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创客”下乡活动30余场次,服务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5000余人次,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教学理念的乡村教师及志愿者。
据介绍,省科技厅将继续联合“科技小屋”有关建设单位,围绕央地融合、部省融合、军民融合,依托大型军工企业及部属高校等优势资源,持续推进常态化“创客”、科技工作者下乡、青少年科普课程建设、乡村创客教师培育,以及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研学等工作,扩大“科技小屋”规模,逐步辐射到陕北、陕南等贫困山区学校。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