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药师”的地位,出镜率最高的词恐怕就是“尴尬”了。最近,听到了一位药师这样的自嘲:“患者好比掉到水里的人,医师好比下水救人的人,而药师好比站在岸边指手画脚指点医师却不能直接伸出援手的人。”
而作者认为,药师和医师只是分工不同,目的都是救人,前者是冲在第一线在水中救人的人;后者是在后方协助,为第一线救人者指明方向,并向水里扔救生圈的人。而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管药师吴少平就属于后者。
吴少平1995年考入西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学习,学习期间多次获得各种奖学金,1999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分配至鞍山钢铁公司科技质量部工作。2001年,考入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并被评为西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同年分配至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工作。
在从事药品检验工作期间,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吴少平积极参加各种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先后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我国当前急需建立和提高的药品监督检验技术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承担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6个品种标准起草和注释编写工作;复核2010年版中国药典品种9个;起草和复核红外光谱集品种10个;参加了国家认可委组织的全国能力验证试验5次,一次结果为中位值,其余结果均为满意;参加《药检检验技术及应用》的编写和校稿工作,共完成10万字的编写工作,该书已正式出版,并于2011年7月荣获第十九届(2010年度)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工作期间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3篇;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07年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优秀党员”称号;2008年和2010年两次获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同时,为扩展自身的学术视野,2011年吴少平申请获得中国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生奖学金”资助,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分子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由于本科和硕士的专业是分析化学,而博士期间的工作主要以有机化学为主,吴少平克服专业差别带来的困难,利用实验的空闲时间,在导师的帮助下,系统的学习了糖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对含糖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和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工作。系统的对天然产物龙胆苦苷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修饰,合成了40多个龙胆苦苷的衍生物,初步的体外药理活性筛查结果发现:有4个衍生物对丙肝病毒(HCV)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将进一步研究龙胆苦苷衍生物和其药理活性的构效关系,以期发现药理活性更好的衍生物。同时,首次对龙胆苦苷的全合成展开研究,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经过不断的失败和改进优化合成路线,已完成相关中间体的合成工作,为进一步完成龙胆苦苷的全合成开拓了新的道路。2015年7月份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国后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工作。
这些年来,无数药材从吴少平手上称过。用他的话讲,称杆越小,心就要越细,对症用药,不能失之毫厘;称杆越小,责任越大,事关身心健康,不容疏忽大意。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