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五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医联体建设大会8月3日至4日在西安举办。2000余名县域医疗领域管理者和行业专家汇聚,聚焦县域医疗改革成就、县域政策动向、医联体成功模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医院品质管理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热点话题。
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巡视员李林康表示,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一方面要提升县域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设施设备硬实力,另一方面重点提升县级医院软实力。同时,要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学科建设。以医疗水平提升增强服务群众能力,最终实现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陕西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安海燕介绍,陕西省医联体建设在城市实行医联体+全科医生模式,将三级医院门诊提前到社区,在农村推广医疗集团+县域共同体建设。至今全省共组建医联体101个,包括医疗集团、医疗服务共同体、专科联盟、医疗协作网等4种形式,55家三级公立医院均组建医联体。目前,陕西各类医联体涵盖的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600家,覆盖了90%的县级医院和70%的乡镇卫生院。
“新医改十年,县域医院已经成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更是将县级医院摆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介绍,交大一附院近年来一直践行国家医改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服务基层百姓健康。自2005年开始,医院先后通过协作医院、区域医联体、托管医院、对口支援等途径,精准配置和下沉优质资源,构建起涵盖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
与此同时,交大一附院还与陕、甘、豫、川、晋、蒙、琼等9省的147家基层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通过远程网络、定期组织专家赴现场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医疗指导、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施秉银介绍,目前医院正在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广泛应用,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扩大覆盖面,实质推进分级诊疗政策。
(蔺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