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生时代总有一盏塑料外壳的护眼灯,现在很多人仍然会很关心灯是否能护眼。其实国家标准早已经对灯具和建筑照明做出了规范,如果一盏灯本身就是质量可靠合格的产品,那么它不会损伤视力,任何一盏台灯、落地灯、吊灯,只要下面几个指标符合要求,都可以随便拿来当作阅读和工作灯。
重点关注的指标:光通量、显色指数
光通量是指光源的亮度。我们平时说灯够不够亮,就是指的光通量。办公可以直接买光通量300-500lm以上的台灯。
关于显色性,会标识CRI或Ra。检测显色性会分别考察15种颜色的还原度,按R1-R15分别打分,然后取平均值标识灯泡的性能,这个平均值就叫CRI。CRI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标准,而Ra则特指R1-R8的平均值。普通家用,参考包装盒上的CRI数值就已经足够,阅读工作灯泡最好还是选择90以上。显色性越高的灯光下,物体的色彩越逼真。阳光的显色性是100,人造的灯具达不到那么高。在国家标准里,80的灯具就可以用在家里了,90已经适用于精密制图了,高于95的灯具就是商用专业级别的灯。
次要关注的指标:色温
色温用数值来表冷暖,从1900K到10000K,越小越暖,越大越冷。视觉上又称光色(光的颜色),看上去以为是黄光、白光,其实都是白光,只是冷暖不同。适合家居的三个色温区:2700-3300K的暖白光区,4000-4500K的自然光区,少数用5000-6000K的冷白光区。
通常认为,暖光适合生活,白光适合工作,因此都会建议家里每个区域都用不同的色温。不过家里的色温统一成一个数值反而更美观也更实用。另外每个人对于色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偏好的话,家里建议用2700K-3000K色温的光线。国家标准中明确建议,4000K以上的色温不适合在夜晚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存在“哪个色温更亮”的说法。
无需担心的指标:频闪、蓝光危害
“无频闪”是护眼灯主打的口号,不过这点和“无甲醛”一样很难成立。我们使用的是交流电,由此造成电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闪烁。国家标准里的低危闪烁频率是1250Hz,无危险频率是3152Hz,相当于灯光每1/3152秒就闪烁一次。
过高的蓝色光线已经被证明对人体有伤害,因此现在的国家标准里专门强调了蓝光危害,并要求不宜使用蓝光危害RG2等级的产品。不过一些大品牌的产品,对于蓝光危害的等级并没有标示。LED因为发光原理的关系,蓝光会比较高,如果没有进行控制处理,就会造成蓝光伤害,所以尽量购买合格的大品牌灯具。目前的LED行业均认为,蓝光危害在中高端产品中完全可控。建议夜晚不要使用高于4000K色温的正白、冷白光灯具,家中不要使用蓝色的光源,例如蓝色光带。
LED注意事项:灯珠外露、照明范围
LED的发光原理就是芯片驱动的一颗颗LED灯珠,大部分的LED灯具都是通过配置灯珠的数量来决定亮度。一些廉价的LED灯具,灯珠是完全外露的,刺眼和眩光问题相当严重,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家里的光线明暗的对比不能太强,在挑阅读灯时,光线最好均匀分布,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
不伤眼的灯到底怎么买?
无论是普通的顶灯还是阅读灯,购买时首选有CCC认证的合格大品牌产品,不要贪便宜。其次,关注光通量(300~500lm以上)、显色指数(CRI或Ra80以上)、色温(2700K~4000K之间为佳)三个数值即可。对于阅读灯来说,还要看看光线照射的范围是否能覆盖书本。无论是白炽灯、卤素灯、节能灯还是LED灯,只要是合格产品,都可以使用。
而贵价“护眼灯”比起普通的合格灯具,多出来的功能是更大的照明范围、可调节色温和亮度的功能,甚至可以根据环境自动调节光线。至于性价比到底高不高、多出来的功能是否实用,全凭个人的喜好。
新国标《GB/T9473-2017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已经正式生效,把家里的阅读工作灯和护眼灯进行了一视同仁的要求,从此没有护眼灯和普通台灯的区别,只有合格灯具和不合格灯具之分。里面设定了A级和AA级两档,如果预算非常充足、对于阅读环境要求非常高,可以直接买AA级台灯。
(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