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常见动物蜇咬的现场自救

蜈蚣咬伤

陕西科技报





  在野外,蜈蚣咬人是一种正常的自卫表现,当蜈蚣误闯入人类活动范围或当人误碰蜈蚣时会使其受惊,继而伤人。蜈蚣又名百脚、天龙,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7℃进入冬眠期,野生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如果在野外被蜈蚣咬伤了如何自救?
  蜈蚣咬伤的依据和症状
  咬伤依据 1、咬伤处出现两个瘀点,四周红肿。2、常伴发红丝走窜。3、自觉疼痛彻骨和瘙痒,严重者则可有浑身麻木,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谵语、抽搐,危及生命。
  症状表现
  局部症状 咬伤处皮损表现为水肿性红斑,其上有淤点。局部伴有剧烈疼痛和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水疱、局部麻木、组织坏死、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肿痛等。
  全身症状 多为大蜈蚣咬伤时出现,可有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麻痹,甚至昏迷,有死亡危险。
  野外被蜈蚣咬伤如何自救
  避免毒液扩散。找到一条布条,在伤口上方捆住,避免毒液扩散,每15分钟就要放开一次,否则咬伤的部位也会坏死。当绑好了后,马上到医院找专业医生救治。
  肥皂水、酒精清洗伤口。如果不能马上到医院,捆好伤口,马上用肥皂水或酒精消毒。如果觉得伤口火辣火辣的痛,建议打车到医院。因为自己打车,怕半路头晕,发生事故。
  清热解毒中草药敷伤口。在长杂草的地方,找到鱼腥草或是蒲公英捣烂外敷。这两种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吸出毒液。如果以上方法不能做到,那么只能先在伤口周围冰敷止痛,切开一些皮肤,用抽吸器或是拔火罐等工具吸出毒液,再用高锰酸钾液清理伤口。这个方法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不建议直接用嘴吸,否则毒液会进入嘴巴。
  蜈蚣爬过的地方有毒吗
  蜈蚣有毒,特别是身型为长型(如一般笔芯小的蜈蚣无毒,大小为无名指以上有毒)的蜈蚣,此蜈蚣小脚非常多走路很快,蜈蚣的尿最毒,蜈蚣在咬物体的时候同时也会把尾巴弯过来注上尿液,被蜈蚣咬了一定要立即救治,被蜈蚣爬过或吃过的食物千万别再食用,蜈蚣喜欢在爬过或吃过的食物上尿,人吃了这食物就会中毒而亡。
  另外蜈蚣牙齿也有毒,死后的蜈蚣一定要深埋或火烧毁,蜈蚣牙齿刺入皮肤也会中毒,不及时救治也会有生命危险,这和毒蛇的牙齿相同。
  各个品种的蜈蚣毒性都不一样,大小也有影响,居家蜈蚣,才10多厘米,毒性是很微弱的。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中国红巨龙蜈蚣
  是中国南部亚热带、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蜈蚣品种,因为全身深红色,蜈蚣在古籍中又名“天龙”,加之体型壮硕,故名“红巨龙”。部分靠近大陆的热带岛屿上的个体可以达到20厘米。中国红巨龙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
  中国红头蜈蚣
  节肢动物。体扁长。头部金黄色,有鞭状触角。躯干部背面暗绿色,腹面黄褐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足一对。主产湖北荆州、随州、宜昌、孝感、郧阳等地市及老河口、襄樊、荆门、枣阳等市的部分县。呈扁平长条形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第一对足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这种蜈蚣通体黑色,毒性较为猛烈,被咬者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如果不去医院就医甚至有生命危险。不过,它依然会是吃货的口中餐。可食用。
  越南蜈蚣
  主要分布在越南以及东南亚地区。是最常见的蜈蚣之一。性情暴躁。比较敏感。容易攻击动物和人。毒性很强。因此见到这种蜈蚣一定要避而远之。
  北美巨人蜈蚣
  北美洲最大品种,不仅体型比较巨大,而且性情凶猛,“凶恶万千”,加上观赏性较高,是爱好者中人气很高的品种。
  哈氏蜈蚣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蜈蚣品种,因为分布地区靠近热带,所以体型较大。所罗门群岛地区的个体身长可超过20厘米。
  马来西亚巨人蜈蚣
  分布在马来西亚的Scolopendrasubspinipe的地区性亚种之一。
  波多黎各巨人蜈蚣
  分布在加勒比海波多黎各、海地等国家及地区的品种。
  亚马逊巨人蜈蚣
  分布在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体色一般为红色,至于黑色个体,一种说法是个体差异导致的颜色改变,另一个说法是黑色个体实际就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记载有人见过44厘米长的此类蜈蚣。
  秘鲁巨人蜈蚣
  最大41-42厘米分布在加勒比海中的特利尼达岛,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巴西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在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之前,秘鲁巨人蜈蚣普遍认为的世界最大品种,分为黄脚型和橘脚型。
  故事
  被蜈蚣咬伤喝雄黄酒解毒反中毒
  2016年6月8日下午3点多,朱先生在小区散步时被一只蜈蚣咬伤了,他想到电视剧中白娘子喝雄黄酒的情节,以为雄黄酒能“驱妖避邪”,能够解毒,就跛着脚走到药房买了10g雄黄兑白酒喝下。晚饭过后,脚红肿得更加厉害了,整个脚背变得鲜红,而且朱先生还感到头晕。医生根据朱先生的描述,对他立即进行了洗胃,打破伤风、抗过敏和解毒治疗。1个小时后,朱先生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脚背和伤口周围的红肿也消失了。
  医生介绍称,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可以做解毒剂、杀虫剂,但大多为外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古代民间有雄黄可“杀百毒、辟百邪”的说法,端午节喝雄黄酒的风俗在一些地区仍然盛行。但是,喝雄黄酒反而会中毒。因为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和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