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县只要提起食用菌,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凌军。他是陇县双孢菇、平菇、香菇栽培第一人,他帮助农村群众熟知食用菌栽植技术,使陇县规模化栽植食用菌成为了现实,同时主动改善科研条件,立足实情,科学致富,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在食用菌科普示范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村民誉为食用菌科技致富带头人。
2000年,凌军开始尝试平菇栽培,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屡试屡败。但他并没有气馁,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王教授的指导下,他用时5年多次参加食用菌栽培培训班。学成后,白天在大棚里操作,晚上对照问题查找资料,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日积月累,他逐步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并进入了规模化栽植,解决了食用菌在陇县不能规模化栽植的问题,当年生产平菇50吨,成为当时全县影响最大的食用菌专业户。
2006年,凌军立足于陇县奶牛存栏多的实情,刻苦钻研,成功探索出利用牛粪生产双孢菇的技术,他亲自到现场手把手教会农户利用牛粪拌料发酵、接种,不但负责技术推广普及指导,而且还负责双孢菇回收,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增加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解决了全县牛粪污染问题,变废为宝,为农村群众创新了一条致富之路。
2009年,宝鸡市科技局把双孢菇栽培列为“6333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项目”进行推广,凌军不辞辛苦地邀请省内外专家给村民授课,介绍新技术新信息,多次组织菇农到外地参观学习。同时为了改变陇县食用菌科研生产条件较差,菇农服务能力不强的现状,他创办了陇县第一家以研究、开发、推广、销售为主体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动投资180多万,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室、接种室、培养室,配置了3个大型高压灭菌锅、2台世界领先的液体菌种培养机及自动装袋机、光学显微镜等试验设备,彻底解决了陇县食用菌科研环境难题。
2017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精准扶贫“双百基地”。为了完成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合作社新流转土地100亩,新建香菇大棚188座,采取“借袋还菇”“入股分红”“园区务工”等措施吸纳贫困户148户。2018年,新流转土地129亩,计划新建食用菌双拱大棚200座、新建十联栋智能温室一座、新建全自动菌棒生产线一条,计划新增带动贫困户300户,至本年底共带动贫困户448户。
凌军先后荣获“陇县创业先进个人”“陇县优秀科技带头人”“宝鸡市科技致富带头人”“宝鸡市农村科普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不顾艰辛,持之以恒;立足实情,勇于创新;用心用菌,科技致富。
(曹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