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残疾人实用技术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本报讯 截止8月10日,为期4天,8个场次的乾县2018年残疾人实用技术提升培训在梁山镇圆满落幕。计划400人的培训,实际培训人数472人。
参加培训会的人员没有因为气温高不到场,而是听到有培训的信息,赶忙自发来听课;往往是老师讲完了,还依依不舍问这问那;最让人惊喜的是,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多集中在种什么品种,如何作务才能出优质的农产品,品牌怎么去塑造,市场定位在哪里等。
2017年以来,乾县残疾人联合会就把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联系起来,寻找优秀教师、寻找理念先进的培训机构,按照既定的培训计划稳步实施培训。不仅因地制宜注重当地产业发展趋势,从种植技术入手,再到品质提升技术,而且注重农产品市场营销技术,电子商务推广技术,让残疾人朋友种得好、种得特、有市场、能销售。
此次培训在专家方面,选择了陕西省苹果体系专家马文哲和马志锋教授。马志锋曾出访过荷兰、日本等地,历任陕西果农报总编、杨凌职院果树专业的全国职教名师,还在学院担任果树栽培、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工作,又长期从事果业实用技术推广。他的课定位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可以说培训的教师无一不是行业的顶级专家。
在组织管理上,按照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形式,选取优秀的培训管理团队“陕西科技报培训中心”进行全程管理。残联在前期发文安排好后,派专人协调乡镇,监督培训过程。管理团队从培训需求的采集、培训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师选取、课程制定、培训形式、学员管理、学员午餐补贴等方面提供服务,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贯彻始终。
培训全过程充满了对残疾人朋友的关爱。从培训开始,就制定了分区分片培训计划,尽量让残疾人朋友少跑路,减少安全风险。为残疾人提供舒适学习环境,比如提供午餐补贴、饮水、学习资料等。“小心下楼梯,我来扶你”“路上开车小心,到家回个电话”“天气热,大家及时喝水,谁有不适,赶快说一声”,残联干部、乡镇干事不停地这样提醒大家。超前又务实的理念,对残疾人朋友一片赤诚,难怪乾县残疾人培训做得那么好。
(杨晓金)
临潼区考察学习安康蚕桑产业经验
本报讯 9月6日至7日,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中心房浪涛主任一行14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忠民老师的陪同下,到安康考察学习蚕桑产业。
6日上午,他们在石泉县考察饶丰镇蚕桑示范园、蚕桑专业合作社,学习了解养蚕专业大户及园区建设情况,参观珍爱桑叶粉厂和蚕桑博物馆;下午到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进行蚕桑产业发展交流座谈,对如何利用临潼区5000多亩果桑园秋季桑叶养蚕问题进行了讨论。
7日,临潼考察团一行在陈正余研究员陪同下,参观考察汉滨区怡鑫生态循环蚕桑科技园区、安康市宝业丝绢有限公司、安康市蚕种场。通过现场参观学习、交流讨论、认真分析,考察团认为临潼果桑园秋季桑叶可以用来养蚕,增加经营收入,延长产业链,并与技术推广、蚕种供应、蚕茧收购等有关企事业单位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准备从明年开始改变单一的桑果生产进行秋季养蚕,增加收入。
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蚕研所赠送临潼区8张3龄小蚕进行试养,为明年开展养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曹兴君)
山阳举行兜底保障院集中入住仪式
本报讯 9月6日,山阳县5所兜底保障院入住仪式在高坝镇双坪保障院举行。这标志着兜底保障院全部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全县600多名特困群众将得到集中供养保障。
据了解,山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脱贫攻坚工作调研过程中,发现全县各地存在一批特殊困难人群,他们有的痴、呆、傻、哑、肢体残疾,共有410多户620多人。
为解决这些人的脱贫问题,县委县政府创新工作思路,将原撤并的4个镇政府和1所学校的资产拨付给民政局,用于改造建设兜底供养院。县民政局将5个场所按照养老院标准进行了全面改造并配齐各类生活、文化娱乐设施。目前,双坪兜底保障院第一批68名特困对象已经入住,其他4所保障院也将在近期全部完成入住。
5所兜底保障院建设得到多方援助,其中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石佛寺、高坝兜底保障院建设捐赠100万元,南京市政府为双坪、元子街两所保障院建设捐赠援助500万元,南京市六合区政府为天桥、西泉兜底保障院捐赠8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
(金博 本报记者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