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孩子说“多读书将来可以挣大钱”

陕西科技报
  我们一般认为,如果你奖励一个人,TA就会表现得更好,惩罚一个人,TA就会表现更差。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会对孩子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将来可以挣大钱”。可是,家长和老师们却想不到,这些话并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让他们更没有学习的动力。
  按照常理,你会认为,学生为了得到大奖,一定会特别努力让自己在各项测试上获得最优异的成绩对吧?
  机械性任务的表现可以由金钱刺激提高,但是认知任务不行。一旦一个任务所需的基本认知能力超过了某个比例,那么奖励的作用就会适得其反。换句话说,你用钱让孩子做眼保健操是有效果的,但如果你告诉孩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企图用这个经济刺激使他们爱上学习,那效果恐怕会和你的预期相距甚远。
  1999年,罗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同事发现,如果人类预先知道事成之后可以拿到多少金钱奖励,那么做任务的内在动机就会下降36%。这个效应也因此被命名为德西效应。
  看来,用金钱诱惑一个人做需要智力劳动的事,反而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用钱来激励别人学习,这里暗含着一个巨大的陷阱。
  想要让人从事烧脑的任务,就要给他们自由,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谷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管理方法,叫做“20%的时间”(20%time)。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2004年的招股书中就将这个方法写了进去。
  “20%的时间”要求员工花20%的工作时间去做自己的项目。结果呢?谷歌一半的新产品都是员工自己的个人项目,其中就包括谷歌的邮箱服务Gmail,还有广告服务AdSense。
  因为自我动机而产生的事物,有时比烧钱做出来的东西要好很多。
  《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里,四分之一的公司就在用Linux系统。Apache系统为世界上的许多网站,如维基百科提供服务器服务,但是,Linux和Apache都是免费的,而且它们都是被一群利用空余时间做这些没有酬劳的免费工具的程序员造出来的。
  维基百科听过吧。那么你听过Encarta吗?没听过是吗?它实际上是微软推出的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产品,在世时间是1993年-2009年。Encarta是微软花钱让专家研发的,但是结果呢?寂寂无名。
  与此相对,维基百科是没有工资的志愿者建造的,而且维基百科还不收费,但它现在几乎是互联网百科全书的代名词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能靠物质奖励的方式,你需要让孩子发现金钱以外的内在动机。爱因斯坦有一句关于内在动机的类似名言:“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为了黄金屋而读书的人,能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走多远呢?

(七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