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庙老鼓闻名遐迩。那庞大而整齐的阵容,那声震十里八乡的锣鼓威风,那溶戏剧、体育、舞蹈动作为一体的表演技艺,在三秦大地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相传,老庙老鼓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富平县美原、老庙一带,迄今仍留有老鼓发端的种种历史痕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赐大将军王翦“美田良宅”,那广袤的良田沃野就是当今之美原。由美原镇出发,朝西北方向走,不到十里地,相传是王翦将军当年的军鼓手宿营和训练的地方,故而名叫雷古坊。雷古坊北面十多里,有一座天然屏障,那就是金粟山。山间有个黑鹰沟,三面临坡,一面出口中,是古来屯兵养马之圣地。公元前228年秦大将军王翦就在这儿屯兵养马。老鼓就是当年军营里的战鼓。相传,雷古坊那边的战鼓一响,黑鹰沟这边的战马也嘶嘶长鸣,将士们便跃跃出征了。老鼓就是当年的军鼓。
金粟山前,老庙镇的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昌村、辛店村“一”字儿排开,这一带村民的祖先得天独厚的受到战鼓的熏陶。他们取战鼓壮军威、鼓士气之精髓,用于祀神祭祖,故而老鼓亦称“神鼓”。直至清朝未年,这一带仍然盛传着“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动。
厚重的鼓文化哺育了一代代老鼓传人。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老庙老鼓也焕发出勃勃生机。1953年他们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一代老鼓传人脱颖而出。田宏智、徐中秋就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从五、六岁开始敲鼓,一直敲到老,他们说鼓就是村里的魂,勾引着人们。
老鼓的造型包括鼓面、鼓筒、鼓腰、鼓环、鼓钉,无不透视着典圣的神韵。鼓筒也叫鼓身,为朱红色,彩绘着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一些图案,以示吉祥如意。鼓筒上下两端密密麻麻整齐有序地铆满了古铜色八楞木钉。鼓面上蒙着两张生牛皮,绘着太极图或日月神明等图象,充分地显示着鼓韵长久。
鼓腰四面,对称的镶着四幅虎头铜环,张扬着老鼓的古威。鼓筒内空荡荡的,鼓锤儿落向鼓面,在鼓筒内产生交汇回响声,仿佛虎头发出的吼声,威震四方,给人以炽热的鼓舞,这便是老庙老鼓的神韵。
老一辈鼓手流传下来许多鼓歌,如梅花鼓、缠穗子、叮叮咣、盘帽根、摘豆角、鸡上架、鹁鸽旋窝、滚核桃、滚绣球、一二三、转鼓子等等。随着鼓手们的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音乐知识的慢慢普及,逐渐产生了鼓谱。
按照鼓谱的基本表现形式,分为三大类,如“滚核桃”“转鼓子”,似高山流水,激越、昂扬,令人心潮澎湃,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激情,这是激越类。第二类为舒缓类,如摘豆角,似行云流水,缠绵、回味,浮想联翩,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有一类叫长鸣鼓,节奏感特别强,就如同当今的舞曲一样,让人踏着步子走。人们通常把这种鼓谱叫作行进鼓。
老鼓的配器叫做铜器,如大铙,随着鼓点敲,主要用于烘托激越的氛和展示鼓舞的庞大阵容。大铙的配置数取决于阵容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一面鼓配二、三或三五幅大铙,铜锣是配器中的重要器具,它的音响浑厚而悠远,有定音、扬音和点缀音的效果。鼓阵中有两个叫引锣,和数以上的马锣,它在一些鼓谱中处于领导地位,使老鼓显得结构严谨和紧凑。
老庙老鼓的最大阵容多达百人之多。20面三角黄旗摆开两列阵势,50面大鼓列序排开,摆成一亩地大的范围,50多幅铜钗烘托助阵,十多面大锣穿插其中,真乃八面威风。
1992年,老庙老鼓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国际秧歌歌舞暨全国优秀民间舞蹈大赛”,获导演奖、演出一等奖和组织奖。一时间,名声大震。吸引了一些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指导,也还有外地鼓乐爱好者前来取经。1999年,更是老鼓大放光彩,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这年清明节,他们荣幸地参加了黄帝陵祭祀仪式的演出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岚清、田纪云、刘华清的亲切接见和鼓励。这年9月,老庙老鼓参加全国首届儿童艺术节,小鼓手李巧凤和李小丫表演的小儿舞鼓获得一等奖。人们一致赞叹,老庙老鼓后继有人,10月,老庙老鼓得以参加国庆45周年的游园活动。他们在天坛公园的精彩演出,令游人大开眼界,受到鼓舞。1995年9月,老庙老鼓成熟地出现在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上,立即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先后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2月25日,老庙镇用荡气回肠的威风锣鼓款待了从大西洋彼岸来的美国客人,蒙特利市市长异常兴奋地敲着锣鼓,当即盛情邀请老庙老鼓表演队赴美国蒙市访问演出。
老庙老鼓的动作溶戏剧、体育和舞蹈动作为一体,又与鼓调相配合,给人以飒爽、强悍的美感。
老鼓是民间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重要的古文化内涵。它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历史悠久,是研究群众文化不可忽视不可多得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