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武功把产业扶贫之“水”浇到了脱贫的根上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如何结合县域优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挥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度优势,撬动资金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园区示范带动优势,做到产业振兴,贫困户产业户受益,武功县农林局无疑在这方面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产业孵化嵌入式跟进
  9月20日,武功县常宁镇寨阳村的黄桃产业培训现场,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老师所讲的知识,课后又围着杨伟老师问这问那,田间指导时,为了记录蹲在树下。他叫李朋朋,常宁镇镇北村人,母亲70多岁,妻子患精神疾病,孩子5岁,自己患有白癜风。前年栽了2亩黄桃,本想着今年能够挂果,一场霜冻,桃树成花极少,加之不懂作物技术,眼看三年了,他灰心丧气,不想再做黄桃产业了。可听完本村张志诚老师讲课,又赶到寨阳村听了杨伟老师对黄桃市场行情、作物技术讲解,还得到一对一帮扶技术后,他准备近期尽快开始施肥,搞好冬季管理,把黄桃产业坚持做下去。
  武功县河道社区的河大村大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张总告诉记者,合作社采用将总地亩分为以25亩为单元的个人承包管理区,按照区域工作量定工资,8月份给贫困户程强强夫妻发放了6000元工资。程是河大村人,上有七旬老父瘫痪在床,下有一个未婚、两个上学的孩子。据合作社一位股东讲,程强强土地流转一亩地一年1200元,产业扶持分红640元,加上他和妻子每年在合作社干10个月活,至少可以拿到3万多元,家庭基本保障肯定没问题。
  大姜合作社有20多位常年务工的农户掌握了基本作物技术,而且有人已经找合作社希望发展生姜产业。在武功像这样的合作社和产业龙头企业有60多家,打工的贫困人员每天可以拿到至少50元工资,嵌入式的产业扶贫正在武功大地有序推进中,正在给当地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带来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特色产业注入致富增收活力
  今年,武功县按照《武功县农业产业总体规划2014-2030》,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目标,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产业扶贫资金和产业技术培训全覆盖,实现产业扶贫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转变。
  上半年,拨付中央和市级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2367万元,产业扶贫政策惠及3586户贫困户,其中直接投入170.7万元扶持401户贫困户,发展猕猴桃359.9亩、苹果197.3亩、黄桃14.7亩、花椒113.2亩、苗木花卉106.4亩、大蒜275.2亩;投入255万元扶持533户贫困户养殖奶山羊1536只、生猪2161头、肉牛30头、家禽8650只;投入1919.3万元扶持2652户贫困户入股17个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通过产业资金扶持,科学技术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有产业意愿的贫困户至少有一项长短结合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今年该县33个贫困村退出、3800人如期顺利脱贫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武功县按照产业布局规划,推动特色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生姜、瓜蒌、黄桃、秋葵、冬枣、礼品花卉、蔬菜初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紧贴市场布局,亮点纷呈,经济效益显著,涌现出一批日益壮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社和企业,比如代家镇的祥茂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陕西绿意隆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后稷新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长宁绿源大樱桃、武功镇八一村休闲采摘、苏坊镇金龙村扶贫产业园等,从传统优势产业到特色产业,从种养殖到田园综合开发,助推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多方扶持激发脱贫信心
  贫困户最缺什么?缺理念、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恐怕最缺的还是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营造脱贫光荣氛围。武功县农林局大力营造产业勤劳致富光荣,好吃懒做可耻的氛围。年初,通过与中国移动武功分公司合作,建立了产业扶贫手机信息平台,每月不定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等6000余人发送手机信息,内容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典型模式范例、脱贫致富典型事迹、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农业灾害性气象信息预警等。同时,通过武功农林网、产业扶贫简报、电视专题、美篇等,广泛营造全县产业扶贫宣传氛围。
  示范引领带动。针对贫困户普遍缺乏科学种养殖技术的现状,该县积极遴选有资质、有实力的培训机构(陕西科技报培训中心)等,在全县12个镇办(社区)所有行政村全面开展产业技术培训180场(次),累计培训贫困户及一般农户超过20000人(次)。对于一些经济效益好,带动效果明显的特色产业,重点进行培训,并且为在网贫困户定制了培训登记证。为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经营主体的贫困户,制定了统一规范的入股分红协议,确保贫困户有地方务工,有分红,有感受、能学技术,通过孵化致富能力,达到早日脱贫。
  产权改革给力。积极指导各镇办(社区)抢抓时间,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等程序,积极探索符合武功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总结提炼不同类型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不断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扶志扶智,示范引领,嵌入产业孵化,明晰产权,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助推,这就是武功产业扶贫的源源之水,也是斩断穷根的煌煌之剑。

(杨晓金 席军兴)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