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研究发现:
人体已被微塑料污染“入侵”





  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称,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0.5毫米不等,比头发丝还小几倍。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两者都是矿泉水瓶的主要材料。
  8位主动参与试验的人年龄在33-65岁之间,他们彼此互不认识,生活的区域也不同,分别生活在日本、芬兰、意大利、荷兰、波兰、俄罗斯、英国、奥地利。所有参与者都食用了塑料包装的食品或塑料瓶装饮料。其中多数人也食用了鱼或海产品,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
  为什么环境中存在微塑料?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有何危害?如何减少微塑料对食物链的影响?

  79%塑料存留在环境中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
  易兰曾参与食盐微塑料调查,她是一家知名环保组织的塑料污染项目经理,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指是那些制造出来时,体积就很小的塑料片/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次生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地上或海中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风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据统计,海洋中80%的塑料碎片来自陆源污染,另外20%来自船舶在海面上与沿岸的活动,或是直接从大型货轮丢弃的垃圾。易兰说,塑料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主要原因是塑料耐用、低成本、可塑性高,被广泛使用在工业及日常用品中;塑料无法生物降解,只会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人们使用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瓶盖以及泡沫塑料饭盒、杯子等都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发现,上世纪50年代塑料开始规模化生产,当年仅200万吨产量,到2017年,环境中累积的塑料已达83亿吨。如果速度不放缓的话,到2050年将达到340亿吨。目前83亿吨中,仅9%得到了再生利用,12%是被焚烧掉的,79%还存留在环境中。
  除了吃喝,呼吸也会摄入微塑料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所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所吃的食物中微塑料早已无处不在。”易兰说,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中,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都发现了微塑料。以全球平均食盐摄入量计算,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10.06克的盐或等量替代品,那么一个成年人一年约摄入2000个微塑料。
  今年初,有研究者对来自9个国家11个知名品牌的250瓶瓶装水进行检测,仅17瓶水没发现塑料微粒。平均每公升水含10个塑料微粒,这些颗粒比头发略粗,更小的颗粒为平均每公升水314个。来自韩国仁川国立大学和环保组织团队对21个国家、地区的39个品牌的食盐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只有3个样品没有检测到微塑料。
  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毛达博士告诉记者,在饮食中,最重要的微塑料摄入来源是水产品。“不论是海水还是淡水的。在水产品中,贝类可能比鱼类更富集。很多研究显示,饮用水中有微塑料,瓶装水比自来水更严重。”
  “除了饮食,还有一种微塑料的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毛达说,微塑料很大一部分来自微纤维。在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由化纤制成的。衣物摩擦或走在地毯上时,就会释放出微纤维进而形成微塑料。“对人们来说,从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可能更为直接,摄入量是非常大的,可能与饮食摄入量相当,不能忽视。”
  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尚且不足
  摄入微塑料对人们的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毛达说,这方面的研究是极其匮乏的,研究难度也非常高。“想要直接证明人体中的微塑料跟某一些健康影响有关联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因果关系了。那是由于人的健康问题是多因多果的,究竟是那些原因造成了某种疾病,很难说。而且疾病这么多,哪些是由微塑料造成的也是很难判断的。”
  做健康影响研究,必须要找到一个对照组。摆脱塑料污染运动(BFFP)全球协调人旺·赫尔南德斯说,“大家都非常关心微塑料对健康的影响,实际上做这样的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现实中想要找到一个人没有塑料暴露,或体内不含塑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确实生活在塑料的时代。”
  尽管目前还没有具体案例明确指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风险,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且不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目前动物实验上已经有一些结论了,这可以部分推论到人,而且我们还可以从理论上去推测微塑料可能会产生的健康影响。”毛达说,微塑料也属于颗粒物,也会刺激人的器官,成为病变的诱因。“特别是当颗粒物到了纳米级后,进入人的器官和血液的可能性和风险都会加大,这也是需要警惕和预防的。”
  “还有一点,尽管微塑料小但其表面积大,进入环境后,不但会吸附细菌和真菌,上面还会附着高毒高害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可能是致癌、致畸的或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等。如果进入人体并达到一定的量,就可推断会产生不良的健康影响。”毛达说,有些塑料本身就含有毒成分,即使变成微塑料,不吸附吸收也是有毒有害的。总之,“目前从证据来看都是间接的,还是理论上的推断,但必须要警惕微塑料对健康的影响。”
  从源头减少塑料的产生
  研究者都表示,微塑料领域的研究调查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相关知识仍有待探讨、补充,尚不能肯定微塑料对于海洋生态、食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但在具体确定这些影响之前,应该采取预警性原则,谨慎处理微塑料问题。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可高达32000个,这个数字是不容小觑的。
  那该如何减少微塑料对食物链的影响?据统计,进入到海洋的塑料有94%最后沉降到海床,海面上漂浮可见的塑料仅是海洋中塑料污染的冰山一角。因此,打捞飘浮在海面的或是清除海滩上的塑料垃圾,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微塑料污染,从源头减少塑料产生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易兰说,消费者应该团结起来,要求品牌、企业和政府负起管理塑料污染的责任,并减少日常生活中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企业应付起社会责任,承诺立即减少并最终逐步淘汰一次性的塑料包装和物品;重新设计产品和包装,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投资解决方案等方式从源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同时,政府应尽快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从源头设计环境友好产品;推行包装押金制,推动商家与消费者配合实现资源妥善回收利用,并确保企业根据法律规范,执行可持续性的替代方案。
  毛达则提出,政府和环保组织需要做“消费预警”。比如哪些地方的哪些水产品含有较多微塑料,消费者就“少买一点吧、少吃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贡献着微塑料,我们消耗了太多的塑料产品。我们可以少买化纤原料的衣物和地毯等,别让孩子在化纤地毯上玩等。”
  “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的体系来减少微塑料对食物链、空气等影响。”毛达强调。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