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九镇”依山傍水,商洛市山阳县秋色宜人,全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在这里召开。
党的十九大将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陕西提出要在2019年实现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省各行各业脱贫攻坚战打的正响,阶段性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延长、横山、定边、佛坪退出贫困县序列的消息更是鼓舞人心。
对标中省要求,省科协聚力优势靶向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陕西“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已经形成,省科协作为党委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2017年,省科协与省农业厅、省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工作的意见》,向全省各级科协提出,要拿出50%以上的精力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
一年来,137家省级学会、32家高校科协、201家企业科协,联系着我省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聚集丰富的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科技资源,推动全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截至10月份,科技社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融入当地扶贫体系,在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建立学会服务工作站,聚合多学科、跨专业的专家和技术资源,做好科技服务与贫困地区实际需求的专项对接。成立了陕西省脱贫攻坚学会联合体,动员省市学会与贫困县结对帮扶、资源下沉。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全省成立了农技协(联合会)2437个,其中在贫困县成立的有924个,通过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惠农富民计划,省科协投入资金1740万元支持农技协组织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2018年,省科协又投入390万元,选择陇县、略阳县、镇坪县等26个贫困县(区),开展“三长”制试点,联系在基层分布最广泛、渠道最通畅、专长最实用的医务工作者、农技人员和学校教师队伍加入科协组织,接长科协组织手臂,助力脱贫攻坚。
整合资源发挥效益好,对接帮扶精准程度高,是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给公众最直接的感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科在讲话中特别感谢在科协、农业、扶贫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群众。
对标扶贫目标,各级科技工作者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目前,我省仍有贫困县52个、占全省县区数一半左右,其中11个为深度贫困县,脱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市、区、县均是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科技工作者聚力“智志”双扶,以更加精细、精确、精微的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效果值得期待。
咸阳市印发《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志愿者倡议书》,动员全市7923名持证新型职业农民组建志愿者帮扶队伍对贫困群众提供服务与帮助。延安市动员果树研究会组建果业科技助力扶贫专家团队,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培训果农1420余人次,把延安“小苹果”做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榆林市成立了脱贫攻坚流动专家工作站,将行业专家和基层“土专家”“田秀才”吸纳为成员,为贫困地区提供精准科技服务。商洛市重点发展市域主导产业,着力培育“4+X”特色优势产业,组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服务团队21个,两年来服务脱贫人口4095户。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些基地、协会在专家帮助下逐步建立起品牌意识,走向产业发展之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助力脱贫攻坚。山阳县诚惠食用菌协会用“一地生四金”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土地流转挣租金、园区就业挣薪金、反租倒包挣售金、资金入股挣股金,惠及贫困户328户。
科技工作者的优势就是肚子里的“知识”,脱贫攻坚工作把这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也是产学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群众的收入和专家的“知识”一旦挂起了钩,何愁钱袋子不满。
对标素质提升,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明确,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省科协、省农业厅、省扶贫办以扶志为目标,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采取“菜单式服务”的方式,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为贫困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点对点的培训,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同时,不断加强农村科普资源信息化建设,支持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落地,推动贫困地区电子科普画廊、校园e站、乡村e站和社区e站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素质。
在扶智过程中,利用《陕西科技报》《三秦都市报》等媒体,细化科普内容,打造多个优质科普栏目,并开通科普直播平台,拓展推送渠道;西安市投入100万建设“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示范村”,在区县广播、电视台开设了6个科普频道,投放乡村电子屏208块、社区和校园电子屏87块,日均播放V视快递落地应用4000分钟。宝鸡市在12个县区成立了农村科普大学分校,渭南科普网头条号、“渭南科普”微信公众号每年推送科普信息9000多条。山阳县、麟游县、宜君县依托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农民夜校、电商培训等帮扶体系为群众讲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技术。
用扶贫成果说话才能说出最好听的话,这是全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上的大实话,也是全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识。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