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7年唐朝政府组织苏敬等20余人集体编修,于公元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我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
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其中“本草”20卷,附目1卷,主要记述药名、分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药图”25卷,附目1卷,首次创造了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的形态和颜色标准,作为识药的指南;“图经”7卷,是对药图的文字说明,重点记述了药材的产地,采药时日,形态鉴别以及加工炮制。
该书内容丰富,叙述准确,所以一经问世,传播很快,影响广泛。在国内,唐朝政府将此书定为医学生的必读书。公元713年,日本官方把此书的传抄本规定为学医的必读课本。据10世纪初日本的古律令记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可见当时它在日本医学界所受到的重视。
《新修本草》成书于1300多年前,其中“药图”与“图经”两部分内容在宋代以后失传。“本草”部分的内容,在唐代曾有手抄本藏于敦煌石窟中,清朝时期被英、法联军抢走。现在,上述手抄本的有些残卷片断,分别被收藏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和巴黎图书馆。我国国内现在所看到的《新修本草》,是从流传到日本的手抄本影印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