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
绵绵黄土情 拳拳爱国心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物理学家邵明安
  邵明安,湖南常德人,土壤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水动力学和土壤水植被定量关系等研究。他是中国科学院“核心骨干”研究员,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中国土壤学会奖、首届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攻坚克难攀高峰
  1978年邵明安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求学期间,坚持每天早晨5点起床背诵英语课本,奠定了良好的英语基础。他喜欢读书,《土壤学进展》这本杂志中的诸多数学物理方程点燃了他继续求学的兴趣。他决定报考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物理专业研究生,从此,便与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和植被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1985年,邵明安在中科院西北水保所获硕士学位,读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年,他就以高分完成了各门课程的学习,还研读了100多篇国际文献资料。1996年,在美国依阿华州立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时,毅然地返回祖国。
  邵明安36年守着“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的初心,潜心科研、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凭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执拗劲,拼命钻研,不仅建立了土壤水运动的广义相似理论和溶质迁移的边界层理论,求解了土壤水分运动的Richards方程的解析解和溶质迁移方程的边界层解,而且提出了土壤水力参数积分法和相似法,完善了植物根系吸水机理模型,提出土壤水分有效性动力学模式,建立了小流域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模型,为农业节水和黄土高原植被建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辱使命,一辈子探索黄土的秘密
  为解决土壤领域科学问题,邵明安曾先后到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地进行研修和交流,并于1996年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用2年9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了近10篇学术论文。
  邵明安说,“做博士不只是发表论文,更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将自己的科研进展概括为五个方面:土壤水及溶质迁移规律,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及SPAC模型,土壤—植物系统水运移优化调控,小流域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其中,前三个工作主要是理论研究和“点”上的试验研究,后两个工作主要基于黄土高原区域植被承载力展开,逐渐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扩展,服务生态植被建设。
  邵明安首次发现,原来黄土地区种植农作物,田间保有水分含量的40-80%范围内,对植物生长而言,效果是一样的。原先农田灌溉,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就开始浇灌了,这一发现让农田灌溉用水节省了37%,用水效率提升了近40%。
  他发现了黄土地区植被生长与土壤供水能力之间平衡的奥秘,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提供了依据——如果植被消耗水量超过了土壤供水能力,就会形成土壤干层,导致植被退化。有数据显示,近几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在全国的增幅最高。邵明安找到的黄土高原“生态密码”功不可没。
  邵明安发表土壤物理与农业生态方面学术论文3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0余篇,EI收录90余篇,出版专(编)著10部,论著被引用16000余次,其中SCI引用2000余次,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第二和第五)和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不断求索,一生为大西北的绿水青山奋斗
  邵明安经常工作到凌晨,去年4月的一天,在连续几个通宵指导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过后,邵明安准备驾车去中国科学院大学上课,但车辆刚一发动,他心脏骤停、陷入昏迷。20多分钟后,他才在血泊中苏醒,发现汽车撞在停车场的墙上,油箱险些被撞坏,命悬一线。
  就像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住院期间邵明安曾在病床上为学生讲授“土壤物理学”,曾挂着心脏和血压动态监测仪为研究生做关于“如何更好地做科学研究”的报告。同学和同事经常劝他多休息、注意身体,邵明安总是说:“人的一生太短暂,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国家多做一点事。”
  虽有诸多荣誉加身,但邵明安却对简朴的生活甘之如饴。记者见到他时,他衣着朴素,还穿的是一件学术会议的纪念T恤。妻女都在北京,他却常年一个人住在杨凌。去过他家的人,都对房屋的简陋印象深刻:20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水泥地、80年代的旧棉被、旧家具……
  然而,在众多学生眼里,邵明安不仅是他们的学术导师,更是精神“灯塔”。
  迄今为止,邵明安共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已有30多人被评为正高级职称,他们已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骨干。现今,还有众多学生在他的悉心培养和感召下,致力于土壤物理学研究,为我国旱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力量。
  邵明安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与土壤打交道,我还会坚持下去,带领更多年轻人致力于土壤研究,争取让我们的下一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绵绵黄土情,拳拳爱国心。邵明安院士生长在南方的鱼米之乡,却在西北旱塬默默耕耘了36年。为研究水分在干旱半干旱土壤中的运动轨迹,他常年与荒山野岭为伴,将科学报国、严谨治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播撒给一代代知识分子,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作出了杰出贡献。

(本报记者 彭军 鱼莹)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