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下,发展势头良好。11月20日,省科协对新认定的22家“2018-2022年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颁发标牌,至此,全省由中、省科协命名在认定期内的科普教育基地共有65个,其中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6个,省科协命名的“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59个。
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是具有特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或场所,包括科技场馆类、公共场所类、教育科研类、生产设施类,以及其他向公众开放的具备科普展教功能的机构、场所和设施。科普内容涵盖自然科技、历史文物、革命传统、环境生态、农林园艺、天体气象等诸多领域。现有的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20个,专业馆或实验室等18个,公园、园区、博览园等14个,其他11个。
各基地在长期的科普工作中,立足实际以“为民惠民、特色发展”为目标,积极吸纳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高素质的科普解说员,发挥基地特色内容优势,结合科普教育传播职能创新发展,为参与公众提供服务、学习、教育的良好平台。同时,基地在建设发展中坚持社会公益性和文化产业并举的理念,将活动内容纳入省级重点科普活动,利用各类科普活动、展览展示、学术交流的形式发挥基地作用,在青少年科普、科普形式创新、科普内容传播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在国内国际各类科普竞赛、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基地评选中都获得多项荣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教育的不断深化,公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接受科普知识,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内容来丰富生产、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公益性科普服务机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省科协推动我省建立完善的科普基地推荐、评审、管理、考核体系,成效显著。作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场所,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担负着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职责,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科普社会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科普工作、打造科普平台意义重大。
申报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五年为一周期,实行动态管理,到期后需重新申报,经认定后可被继续命名。激励政策方面,省科协采取平时抽查和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评比考核,对优秀教育基地给予一定项目资助,提高了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促进了科普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