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参量,现代人的生活分秒必争,所以每天我们都要看无数次时间,可以说,没有时间就无法生活。我们使用的是中国的标准时间——北京时间。那么,“北京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北京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中国横跨东五区至东九区,东经120°并不是北京的当地时间。
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授时台必须建在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因此“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渭南蒲城。
1966年3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国务会议,把建设我国标准时间授时台的计划正式确定下来,随之面临的第一大问题便是选址。经过数百位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决定把授时中心定制在陕西蒲城。
蒲城地处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仅100公里,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当地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自然灾难被毁坏的系数极小;由于其重要性,建立在内陆地区比较安全。
国家授时中心同时开展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建设和维护的长短波授时系统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公益设施。
我国现行使用的北京时间,实际上是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它是由频率高度稳定的原子钟和基于地球自转测量得到的世界时综合协调的结果。
国家授时中心是全球最重要的时间服务单位之一,具有先进的原子钟组和测量比对系统,根据原子钟的钟差测量结果计算出原子时,并报送法国巴黎的国际计量局,国际计量局对世界各国报送的原子钟和原子时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计算出国际标准时间并定期发布。国家授时中心根据自己计算的地方原子时,并结合国际计量局的计算结果,对原子钟进行驾驭,产生我国的标准时间UTC(NTSC),即北京时间。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