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
科学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江学者李云松教授

  像云一样淡泊,如松一样坚定。名如其人,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云松身上得到了深深的印证。
  ◆默默耕耘成绩显著
  李云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图像编码与处理中心主任。自1999年任教以来,他一直认真工作,努力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努力向老教师、老专家学习教学和科研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李云松在西电工作二十年,于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并获批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导师;2005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师”称号,同年被学校聘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学术带头人;2007年5月被国防科工委聘为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晋升为教授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0年获批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博士导师。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同时他还是陕西省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图像应用军民融合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安市十四届政协常务委员。
  李云松是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老师,始终如一地热爱着他的专业,热心帮助、引导着他的学生,带领着17名教师和1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不断开拓创新,为团队建设和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自1997年以来,他成立的图像所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均有合作研究。同时,与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体部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并设立SPIE国际光学学会。
  自1997年以来,图像所深入开展星载图像、视频质量提升与压缩编码的研究工作,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嫦娥一号”卫星、“嫦娥二号”卫星、“嫦娥三号”卫星、“神州七号”伴随小卫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绘一号”测绘卫星以及一系列遥感卫星等多个重大工程中,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据李云松教授介绍,图像所长期围绕国家需求开展研究,希望解决国家所关注的大工程里的核心问题。
  ◆教书育人实事求是
  作为一名导师,李云松教授特别强调“实事求是”精神,这也是他们团队的理念。李教授常说:“咱们图像所很多工作服务于国家的航天事业,卫星不可能带着丝毫问题上天,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性能的提升要求我们图像所的工作必须精益求精,正所谓求实亦不忘创新,拿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对前沿理论研究必不可少,这也是后续工程攻坚的基础条件。”
  李教授认为,航天事业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容不得研究人员犯一点点错误,因此他们责任重大,而面对如此压力,回避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实事求是,迎难而上。对于小概率出错,要长时间排查,下功夫排查。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只能大家共同努力,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他坚信只要肯花时间和心思,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如果不去做,采取逃避态度,不但给使用方带来麻烦,也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很可能失去下一次的机会。
  翻看资料可以发现,李云松一直传承着“长期以来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支持”的先进文化。李云松教授认为只要真心实意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就能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他对于学生的期望很单纯:“希望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培养好做事的态度,以后踏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李云松与其他老师一起带领刚刚推开科研大门的学生做几轮培训,学会从宏观上如何做研究,到基本硬软件的使用,再到关于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的培训。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再依托项目让学生得到成长。这样,学生往往会获得较大进步。
  “李云松老师对我们的培养是以工程能力为切入点,把具体的工作交给我们做,工程与学术并重”,2015级硕士研究生王康康说,“在学习过程中,李老师每周都会带着我们研究算法,详细讨论论文的分析方法和指导思想,教导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抓住核心。在长期的科研熏陶中,工程与学术相辅相成,我们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015级博士研究生谢卫莹说:“李老师指引我进入高光谱影像处理这一研究领域,从研究选题、数据分析、实验设计到具体实验直至结果分析,我的每一项科研工作也都凝结了李老师的智慧结晶。李老师带领我们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注重科研学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李老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是我永远学不完的财富。”
  2018届本科生秦皓楠保研分到图像所,是刚刚加入团队的新生力量,他说:“李云松老师是我接触过最具亲和力的老师,他对学生非常有耐心,同时对学生的培养非常用心,凡事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本。可以说,李老师低调儒雅的风度,严谨务实的作风,一丝不苟的习惯,都深深影响了我。能够获得李老师的认可并成为李老师的学生,是我经历过的最幸运的事情之一。”
  李云松教授的儒雅与谦和气质让熟悉他的人安心,让不熟悉他的人温暖。他不善于用华丽的辞藻表达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成绩,总是以“实事求是”精神来面对那些困难,尽自己的努力达到要完成的目标。

(本报记者 王谦 实习生 冯雪)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