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迁精神”的重要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加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按照全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领导小组部署要求,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共同组织开展了2018年“寻找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通过层层选拔,共评选出30名长期扎根陕西,扎根基层一线,事迹感人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代表,经活动组委会审议,决定授予王兴治等30名同志2018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兴治 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投身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已经有55个春秋,1970年随单位搬迁到陕西也已近半个世纪。他依靠自身的努力由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为我国反坦克导弹领域泰斗级的领军人物。半个世纪以来,他先后担任多种型号反坦克导弹及多用途导弹总设计师。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其事迹感人至深。
康振生
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30多年来,康振生院士两次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他坚持扎根西部黄土,以攻克小麦病害为己任,他和团队首次发现自然条件下条锈病菌在野生灌木小檗上转主寄生完成有性生殖过程,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创新性地提出了以重点治理条锈菌西北越夏区为核心的全国条锈病分区防控策略,集成了条锈病防控技术体系,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我国近60年来植物保护学科获得的最高成果奖励。
张学文
男,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所治病种涉猎广泛,擅长诊治内科急危重症和疑难顽症。现在虽然年逾古稀,仍坚持每周四天门诊,深得群众爱戴,张学文教授执教50余年,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毫不保留的将自己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授给学生和徒弟。先后指导带教内科、温病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及内科专业博士生共76人,编著出版了《医学求索集》《瘀血证治》《疑难病证治》等十余部学术专著,主持研制了“通脉舒络液”“脑清通颗粒”等多种院内制剂,临床效果卓著。
梁增基 男,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生于岭南的“广东仔”,却一头扎进黄土高原从事小麦育种57年。先后突破和创新“高强抗锈、抗旱高产、多抗优质、高产优质、用调节播期避开病毒病并提高抗冻性”等五大难题,培育了3个国审、4个省审的优质麦种,将条锈病堵在了关中西大门长武之外,培育的旱地小麦麦种累计推广2250万亩,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40多亿元。梁增基还是《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一书的特约撰稿人之一,有大量论文及研究成果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刊登。
周洲 女,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研究,并注重前沿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她率先开展我国某类多功能无人飞行平台、特种攻击型无人机、新能源无人机和特种无人机综合设计技术中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解决关键技术攻关中的核心问题。作为队长,她和她的魅影团队主持和参加国防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研究基金、国防重点基金等项目2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刘建妮
女,西北大学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早期生命演化的研究工作。她把“死”的化石通过细致的科学研究变成“活”的生物,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确凿的化石证据,研究成果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国际十大生物新属种,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作为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获奖者,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古生物科普知识传播,开设并主讲的“化石趣谈”好评如潮,并多次组织中小学生进行野外化石采集科普活动,获得大众一致好评。
崔鸣 男,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现任安康学院学科首席专家,市魔芋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市魔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2008年、2012年和2016年连续3届当选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副会长、种植业专委会主任。他拥护党的领导,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富于“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科学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37年来,坚持在秦巴贫困山区一线,从事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农技推广、科技扶贫、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开发等科技事业,成绩显著,贡献突出。
赵元超
男,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他是西部年轻建筑师的带头人,投身设计实践30年,作品一以贯之,自成体系,具有明显的风格,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又有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作品,其中有许多成为地标性的建筑,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赵元超长期担任学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特别是走传统与现代之路,组织张锦秋建筑展、何梁何利评选、张锦秋星,建筑行业优的评选,扩展了中建和西北院的影响力,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
屈军涛 男,现任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农业推广研究员。20年如一日奋斗在“三农”一线。积极开展苹果技术创新,先后参与引进试验国内外优良苹果品种30多个。引进探索总结红富士早、丰、优技术。参与了国家、省、市10多项科技项目,获农业部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1项),主持并获省市科技调研成果奖4项。先后获全国及西北五省银奖个1项和陕西省铜奖2项。能够创新技术推广及科普工作方法。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洛川果农称他为“果乡科技之星,果农致富财神”。
刘站国 男,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研制领域学术技术主要带头人,长期在科研一线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与技术管理。他带领研制团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负责攻克闭式循环发动机自身起动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成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拥有完全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开创了我国航天液体主动力技术的新纪元,实现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时代跨越,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王录俊
男,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自参加工作28年来,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事果业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尤其在渭南市葡萄产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带动全市葡萄种植面积由起初的2万亩发展到50余万亩。主持引进国内外新优葡萄品种100余个,建成了陕西最大的鲜食葡萄种质资源圃和试验基地,为下一步杂交选育及筛选适合陕西气候的新优品种打下了基础。先后主持实施了国家星火计划、省科技统筹创新计划、省重大科技创新、省果业发展计划等项目20余项。
文家富 男,陕西省商洛市植保植检站农业推广研究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植保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显著。经常带领技术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试验示范和培训指导,针对生产中高毒农药泛滥的严峻形势,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高毒农药整治,创新提出的高毒农药“五项制度”管理模式成为全省农药管理的范例,他重视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科技成果奖9项,市科技成果奖7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汤慧萍
女,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28年来,始终奋斗在研发和生产第一线,在金属多孔材料、粉床电子束3D打印技术、粉末冶金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化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主持筹建了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军用稀有金属科研生产基地粉末冶金平台,使西北有色金属院金属多孔材料和3D打印技术由研究走向了产业化,产品服务于几百家企业,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她培养了一批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有志青年,有些已经成长为单位的骨干。
李松 男,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交通建设领域科技工作一线和前沿岗位,他不畏艰难挑战一项项科技难题。作为科技研发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研人员,先后参与了包括公路建设领域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在内的2项国家级课题和十余项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8项,个人先后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李玉虎 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1983年起从事档案与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了“褪色照片显现加固”“霉变底片保护性去除”等创新技术,实施了“南京大屠杀”照片修复保护、抗日战争长沙会战照片修复保护、“4·8”烈士现场照片修复保护、辛亥革命的照片修复保护、“5.12大地震”照片修复保护,在国内外档案界引起强烈反响,目前,正在形成系列创新技术,打造国际感光影像档案保护中心。2016年1月上述技术通过国家档案局专家评审,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王文利
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高级工程师。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技术工作。首次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参考椭球面和大地控制点建立了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坐标转换模型;率先提出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城市坐标系建立与改造方法;实现了跨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无缝隙、无精度损失的高效转换,解决了我国参心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技术瓶颈。
师娟子 女,现为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医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及实验室工作,主动承担陕西省失独家庭再生育服务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失独家庭再生育治疗200余例,为社会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在临床工作基础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师娟子创造出陕西省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丰碑,而她却依然默默地为学科的发展、陕西省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奋斗着。
韦孙昌
男,西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科研技术工作,主要专业方向为化工工艺过程研发、煤化工新技术的研发及技术推广工作。有着对科研项目锲而不舍,刻苦攻关的精神。先后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课题1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科技项目多项。始终坚持“科研产业化”目标,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作为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先后完成了10多个大型化工项目和有机废液资源化清洁利用项目气化工艺设计软件包编制工作。
闫永平 男,空军军医大学教授。国家和军队知名流行病学专家,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和研究工作。为我国、我军和陕西省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参加国家和军队重大疫情防控,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出色完成任务并受到大力表彰。2008年起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他带领课题组10年来百余次往返于西安与武威之间,深入4个区县100多个乡村和社区,直接或间接造福数10万人。
孟列素
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主要从事固有免疫调控与慢性炎症分子机制研究,推动了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孟列素教授自开展科研工作起,就积极与国内外同领域的高水平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其中与瑞典合作方已获得2项陕西省国际合作项目。积极组织并参与学术会议,有效促进了陕西科研工作者与国内及国外研究者的交流活动。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推动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认知和兴趣,并作为指导教师指导了7项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为未来科研工作者的培养贡献力量。
郭宝安
男,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正高级工程师。获授权专利10项,先后主持和参与了锥面砂轮系列磨齿机等多个系列10多个型号的磨齿机以及大型数控滚齿机、大型数控内齿轮铣齿机、锥齿轮加工中心、大型圆锥齿轮磨齿机、大型圆锥齿轮铣齿机、大型齿轮测量中心和专用机床的研发工作。所开发的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是公司的市场主打产品,不仅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2011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聘为“三秦学者”。
宋锦宁 男,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韩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33年,亲自主刀完成各种颅脑开颅手术280余例。他带领医疗团队开展的神经介入放射技术填补了韩城地区的空白,使韩城地区脑血管病与脑病的诊疗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引进本地,在韩城地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他率先在韩城地区开展了16种先进的医疗技术,惠及陕西韩城及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地区的广大患者。
邓峰 男,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8年来他始终如一,推动宝鸡地区慢性病防控等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在他的主导下,宝鸡市疾控中心成立了慢性病防控专门科室,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纵向调查研究工作;宝鸡市在全省乃至西部率先实现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00%覆盖。他着手慢性病精准干预和精细评价策略研究,选择陇县的两个乡镇开展慢性病精准干预和精细评价对照试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编印成册,有效提升了宝鸡地区整体慢性病防控水平。
师同民
男,铜川矿业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调整、成立了铜川矿业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技评审委员会,完善了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体系。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研项目68个,科技成果转化节约资金2个多亿。推广应用新技术和小改小革项目100余项,节约资金达亿元以上,采纳合理化建议60条,取得效益1200万元。坚守学术诚信,为年青科技人员审改论文。2014年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获得国家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祝恒洋
男,西安微电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他一直奋战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他全程负责了“神七”配套产品的设计、生产、调试及出厂试验,并陆续完成了“神八”“神九”“神十”“神十一”配套产品的研制工作。承担了“天宫一号”的配套研制任务,为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及各项空间试验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负责探月工程地配套研制任务,他设计了一款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的控制器,实现了航天泵用控制器的小型化设计,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曹源 女,榆阳区园艺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基层推广蔬菜及水果技术24年,先后承担国家富民强县、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等项目16项,率先带领农民将无产值的荒沙地和低产田变亩产为3万多元的高效田,让榆林人终于在严寒的冬季,吃上本地放心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近5年主持和参与科研成果6项,现任陕西省莓类体系专家、榆林市设施蔬菜专家大院首席专家、榆林专家工作站专家、市党校和农干校外聘教师,培养职业农民2000多人,实地指导农户2000多人次。
梁宝魁
男,宝鸡市金台区种子管理站推广研究员。30年如一日,奋战在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在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同时努力开拓服务领域,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10余项成果,发表10余篇论文,取得了突出业绩。2017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是宝鸡农业系统屈指可数的农业推广研究员,也是金台区产业脱贫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积极参与全区9个贫困村产业规划工作,为5家合作社编制产业脱贫项目。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李万军 男,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病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他为就诊的患者构筑了精准诊断的坚实壁垒,在他的努力下,病理科不断壮大,赢得了汉中及周边地区,乃至陕南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在科研方面,李万军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着深厚的兴趣,其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4项,在2016年其被评为汉中市“311”人才。近5年来,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1篇,其取得的成果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治,尤其是秦巴地区的乳腺癌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助力秦巴地区的精准医疗发展。
马志峰
男,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从事果树事业31年。长期深入陕西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研、新技术推广和科技扶贫,足迹遍布全省各个果树生产基地县,在果农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近10年来,四次被杨凌示范区评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先进个人,先后在延安、榆林、咸阳、渭南等地重点扶持12个果树专业合作社指导,担任陕西省苹果技术体系产业战略岗位专家,为榆林、延安等地果树产业扶贫出谋划策,技术指导培训,近几年每年平均开展果树栽培技术、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等扶贫培训60多场次。
阴国富
男,渭南师范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学科教学、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因在区域智慧城市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誉为“智慧渭南的开拓者”。主持的应用型院校智慧教育项目对于解决区域教育均衡配置和推进应用型院校转型有着重要意义,负责众创空间科研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近年来,完成国家省市及部委共建课题30余项,在核心期刊及国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教材5部,持有专利软著20余项,成果荣获科技奖励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