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古称陈仓,历史文化悠久,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万人。2015年底,全市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识别贫困户98369户329977人;2016年3.8万户14.5万人脱贫、27个贫困村退出;2017年1.7万户6.67万人脱贫、149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为6.49%。
今年以来,宝鸡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进“四个意识”,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健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帮扶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认真履行“五级书记抓脱贫”要求,实施产业扶贫、就业转移、扶贫扶志等“十大行动”,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全市共实现23145户75983名贫困人口脱贫、355个贫困村退出,5个贫困县有望全部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2%。
★产业围绕脱贫,岗位跟着群众
在产业扶贫方面,宝鸡市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065个,覆盖贫困户8.49万户,其中中长期产业覆盖比例达到95%以上,共建设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104个,其中“旅游+扶贫”模式被中省多家主流媒体推介报道。依托深度贫困村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280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284万元,在10个深度贫困村实施到村产业项目37个,覆盖贫困户986户,带动640户贫困户发展种植经济作物1.17万亩、709户贫困户发展养殖5095头(箱、只),发展光伏发电771户;落实生态补助资金19.8万元,聘用护林员55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01人,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宝鸡召开。
在就业转移方面,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801人、自主创业470人、技能培训11863人,新增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264人,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7672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公益专岗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1922人,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7719人,为一大批贫困人员实现就业“托底”,让他们有工作、有事干、有钱赚,无疑是斩断贫穷之“根”的利刃。让产业围着脱贫转、岗位跟着群众走,为贫困群众输入脱贫血液,帮助他们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
★对标“两对两补”,打响“百日会战”
全省开展“两对两补”工作以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动员大会,下发了《宝鸡市脱贫攻坚“百日会战”》行动方案,提出以作风攻坚为主线,从9月1日开始到年底,举全市之力,集中开展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实干苦干一百天,以“白刃战”的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追赶超越为核心,打好“六场硬仗”——
一线攻坚硬仗。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重心下移、一线指导,市级专项工作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牵头部门深入县区、镇村督查指导每月不少于两次。整改硬仗。紧盯“两房”、收入、政策落实等“关键性”“难点”问题不放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列出“问题清单”,拿出解决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全面提升整改成效,9月底全面完成整改任务。脱贫退出硬仗。聚焦年度任务、政策落实、重点工作、创新性工作、工作基础等,做好“两对两补”,做实户脱贫、做强村退出、做硬县摘帽。正风肃纪硬仗。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持续选派培养后备干部到村任职参与脱贫攻坚。对脱贫攻坚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时优先考虑,特别优秀的破格提拔。督查落实硬仗。调整充实市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工作组,设立督查专员,专职从事脱贫攻坚督查工作。精神扶贫硬仗。新成立脱贫攻坚宣传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市委政研室、市文广局、扶贫办、政府研究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做好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典型推介、扶贫扶志等工作。
★落实“1+7”管理办法,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围绕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管不好等突出问题,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及农村通村公路、小型水利、公厕、幸福院、卫生室、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7个具体管理办法,建立以村为主权责明晰的管护责任体系、以贫困群众为主的管护队伍、以财政补助为主分级负担的投入机制、以政府规章为核心的日常管护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着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脱贫质量。截止目前,全市新投入管护资金4687万元,开发岗位9692名,选聘贫困人口6295名,各类管护制度全部到村挂牌上墙,各项政策举措全面落地见效,其做法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在全省推广。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市、县均成立整合“四支队伍”工作办公室,整合564名第一书记、2844名驻村工作队员、1464名镇街包村干部、3653名村“两委”干部,以村为单位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由第一书记兼任队长,对“四支队伍”统一调度、协调管理,推行积分制管理和“六个一线”工作法,让扶贫干部在一线发力,脱贫攻坚政策在一线落实。全年“四支队伍”共协调引进帮扶资金1.85亿元,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国交流经验。深化苏陕扶贫协作,两地开展交流对接15批次,签订协作项目25个,总投资9.96亿元,落实帮扶资金8650万元。落实“3+X”帮扶,8家央企和省属国企合力团计划投资5.69亿元的10个扶贫项目,已建成8个,完成投资2.54亿元,带动603户1350贫困人口就业。15所高校与结对帮扶的12个县区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12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1期4482人次,捐款、捐物133万元。省市6个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3个县区23个县级医院和43个镇卫生院,累计派驻帮扶人员61人。同时,广泛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受益人口12.23万人。全国社会组织扶贫现场观摩暨示范培训班在宝鸡举办,市上介绍了工作经验。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阳光运行
市上制定出台了《宝鸡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指导、规范县区用活用好扶贫专项资金,解决资金趴窝、挪窝等问题。围绕脱贫攻坚滚动规划和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退出标准,落实村级申报、乡镇初审、主管部门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的工作程序,强化“三公示一公告”,严格规范项目公示内容和公示时间。对2018-2020年入库项目进行再审核、再完善,确定三年入库项目5961个,投入资金40.7亿元。制定印发了《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的实施细则》,把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延伸至扶贫领域所有项目资金,明确市县镇村四级职责,严把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关口,实现对资金项目的全方位、全口径监管。实行扶贫资金监督统计月报制度,对县区资金使用情况实时监督,切实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兑付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止10月底,全市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842万元,5个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12.11亿元。全国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培训会暨全省资金监管政策培训会在宝鸡召开,千阳县以项目超市为载体的项目库建设工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领导批示肯定。
★围绕“扶志六法”,扶志扶智助脱贫
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扶志六法”为抓手,推行“支部+X+贫困户”模式,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开展扶志点评红黑榜、利用扶贫大讲坛、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宣传扶贫政策,宣讲脱贫故事,编排推出了秦腔现代剧《狗剩脱贫》、小品《扶贫风波》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巡回演出,讲好脱贫故事,受众贫困群众2万余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好人推荐”“道德模范”“百名孝子”评选等活动,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在全市行政村全面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节俭办事、文明丧葬的新风正气,遏制了400多起铺张浪费事件,为群众减负6000多万元。积极践行敬老孝老传统美德,开展让贫困老人“回归家庭”行动,真正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爱”。树立表彰了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形成了脱贫攻坚的良好导向。扶风县脱贫户王喜玲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应邀在北京参加颁奖晚会和首场报告,受到汪洋、胡春华等国家领导接见。
为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摘帽,近日宝鸡市还开展了脱贫攻坚质量专项提升行动,重点围绕脱贫退出、驻村帮扶、“两房”建设、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管理等9个方面,全面查漏补缺,精准指导落实,逐项补齐短板,确保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摘帽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