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养蚕状元

——记安康第二届“十大养蚕大户”邱洪军

陕西科技报

  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是石泉蚕桑强村,邱洪军是这里的村民。他是十二五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小就有着不服输劲头,如今靠着养蚕不但顺利脱贫,还一举成为安康市第二届“十大养蚕状元”。
  ★为了父母决定回乡
  邱洪军是远近闻名的孝顺男,因家境贫寒,高中未毕业就外出打工,一边养活自己,一边养活年迈的父母,经过努力做到了高管,月薪5000元。1999年,由于父母均已高龄,且身体多病无人照顾,他又不得不回到父母身边,以打零工为生。虽然辛苦,但是能陪在父母身边尽孝道,他觉得很欣慰,只要能赚钱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14年,他被堂兄邱洪平聘为兔场管理员,但由于资金链条突然断裂,养殖场债台高筑,无奈之下,自己带着家人去了外地。邱洪军因要在家照顾父母不能出去,只好一边继续管理兔场,一边寻找着能摆脱困境的产业。
  ★摆脱困境发展蚕桑
  “感谢县上政策好,感谢镇上领导,感谢村里的干部,特别要感谢石泉蚕桑中心,更加要感谢蚕桑中心技术干部,是她们引导我走了一条光明大道。”面对养蚕状元这个称呼,邱洪军心怀感激。
  看周边养蚕大户小日子过的特别滋润,为还债,2015年他将兔场整理出来,尝试发展蚕桑产业。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还专门派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他养蚕技术,三季养蚕下来,当年的纯收入就达到36000元。看着逐渐鼓起来的钱口袋,邱洪军深感是蚕桑让他开启了发家致富之路,更加坚定了发展蚕桑的信心,只要哪里有养蚕技术培训机会,他就要求去参加,培训资料上全是一笔一笔记的笔记,特别认真。2016年,他流转桑园25亩桑园,扩大饲养规模,当年就实现收入4万余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尝到甜头的他决定扩大规模,他先后投资12余万元,建蚕室、搭蚕台、购蚕具,买簇具、买蚕桑机械。县上以奖代补的给他补助了327㎡的蚕室奖励金,560㎡搭建蚕台的奖励金,免费送了一台切桑机、一台伐条机、1.3万株良桑苗,他感觉意犹未尽,将奖补资金全部投入到栽桑养蚕上。镇上领导和村支书看到邱洪军发展蚕桑这样舍得,在饶峰镇、村干部的努力下,把他纳入贫困户,通过政策帮扶,享受扶贫贷款5万元发展产业,鼓励他大力发展蚕桑。
  “现在政策就是好,技术不会有人指导,发展蚕桑还有补助,县上推行的省力节本养蚕新技术,两人就可以养20多张,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强度,抽时间还能做点别的事,实现了打工挣钱、养蚕创收、照顾家人三不误!发展蚕桑有搞头”邱洪军乐呵呵地对周围村民说。
  2017年,在县、镇、村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邱洪军饲育了70张蚕,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套养了500只种兔,利用兔粪做肥料,省去了不少化肥钱。在桑园里套种了33亩的农作物,秋季养蚕用不完的桑叶卖到桑叶粉厂,又栽培了2.5万袋的桑枝食用菌,蚕桑综合收入突破30万元,一举荣获2018年安康市第二届十大养蚕状元称号。
  苦尽甘来,邱洪军因为发展蚕桑摆脱困境,成为安康十大养蚕状元,在村里引起了极大反响,带动了6户贫困户发展蚕桑。在发展蚕桑产业的路上他越走越有信心,成为石泉县养蚕第一大户,是他努力和奋斗的目标,他也正朝着这个目标大踏步地前进。

(文霞 曹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