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18年本报刊登重点科技成果回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以微电子、信息、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变革着人类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使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精彩。
  在过去的2018年里,我省文物修复、3D打印肱骨、引汉济渭岭南TBM掘进突破7000米、富活素的研发、抗艾滋病毒活性药物首次全合成……这些科技成果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下面,让我们回顾我省2018年的一些科技成果。
  西安光机所光谱助力文物修复
  2018年1月15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西安光机所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将光谱技术方面的优势,应用于古代颜料数据库建设、壁画保护与修复、文物鉴定与保护等方面,填补我国古代颜料光谱数据库的空白。
  近年来,该实验室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尤其是在针对文物遗产修复保护的光谱成像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双方合作建设古代壁画典型颜料库,提升我国古代壁画的研究保护水平。
  西京医院完成3D打印肱骨术
  2018年初,西京医院完成一项3D打印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弊端,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传统内固定手术在清除碎骨后,可能会让患者肢体长度发生明显短缩畸形、影响肌肉力量,而且术后可能存在肱骨头坏死的风险。西京医院专家基于数字骨科技术,为患者设计了个体化3D打印肱骨近端钛合金假体,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进行骨折复位、缺损修复和人工肩关节置换,成功实施3D打印肱骨近端假体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
  引汉济渭岭南TBM掘进突破7000米
  2018年5月28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岭南段TBM掘进顺利突破7000米大关,这标志着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施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岭南段位于安康市境内,全长18.275公里。工程主洞采取TBM掘进施工,分为两个标段。其中,首段长9.88公里、通风距离9公里。该标段是整个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地段,具有“三高两强一长”的特点,即高围岩强度、高石英含量、高温湿、强岩爆、强涌水、长距离独头施工。面对诸多施工难题,各参建单高效快速地克服各项施工难题,使施工进度大幅提升。
  西北农大研发成“富活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存寿及团队研发的“植物碳基营养原理与天然有机物高效利用技术”使玉米秸秆、养殖畜禽粪便、厨余垃圾等投入大机器,只需要一个小时,一种又黑又亮、形似酱油的“富活素”被提取出来。
  团队采取人工模拟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利用简单的设备,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污水、污泥等废弃物快速转化为全水溶、有机全营养肥料——植物碳基营养物。模拟微生物降解的过程现在已经缩短到一个小时。据悉,使用‘富活素’的土地,农民平均每亩种植农作物的成本降低20%至30%,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增产15%以上。
  西安交大首次全合成潜在抗艾滋病毒活性药物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李鹏飞课题组首次完成了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天然产物普罗斯左汀(Pros-tratin)的化学全合成工作,合成具有类似结构的天然产物可用于筛选高活性的抗艾滋病毒药物。
  该课题组采用氧化去芳化策略构筑多立体中心取代的六元环是整条合成路线的关键,模块化快速构筑三环核心骨架及多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合成策略和思路极大地缩短了合成步骤,同时创造性地开发了多个化学官能团转化新方法来解决合成中遇到的难题。开发了一条简洁高效得到普罗斯左汀的化学合成路线。
  西工大多团队参与AG600技术攻关
  10月2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飞机“三兄弟”之一的大型灭火及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圆满成功。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自动化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的多个团队参与了AG600技术攻关。
  该校航空学院徐绯教授参与了AG600近水面滑行的数值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主要包括复杂水(海)况波浪数学模型构造研究、高精度多功能数值波浪水池构建技术研究、水面飞行器近水面滑行喷溅性能的数值预测研究。白俊强教授团队全程参与该机的气动设计、性能评估及难题攻关工作。
  转发式测定轨技术确保亚太6C卫星准确入轨
  临潼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发式测定轨技术”,在短时间内为亚太6C卫星提供精密轨道数据,保证了亚太6C卫星准确入轨,并顺利接替亚太6号卫星。
  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向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提出协助申请,希望能够使用“转发式测定轨技术”为其提供亚太6C卫星短时间、快速的精密轨道数据,保证该星由136度入轨至142度,接替已在寿命末期且出现严重故障的亚太6号卫星。接到任务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很快给出了亚太6C的精密轨道数据,为亚太6C卫星顺利入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新能源智能果林植保机器人获创业大奖
  2018年召开的智能农业装备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国安城市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新能源智能果林植保机器人获三等奖。
  国安城市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西部首家集智能化农业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企业。获奖的新能源智能果林植保机器人是国安城市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一款具有远程遥控、GPS+北斗定位、高效喷雾等功能的自走式移动平台。它能够在指定区域内完全自主规划作业路径,高效环保地完成植保作业等多项任务,适用于果林、园林、城市公园、农业大棚等区域。该机器人目前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