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
赤子航天情
——访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专家刘站国
  2016年6月25日20:00,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这也是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在中型运载火箭的首次成功应用,该发动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中国航天进入太空的新动力。
  这一刻的成就,属于一位航天人和他的团队,在长达26年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他们经过成千上万次试验,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他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们是中国梦、航天梦的忠实践行者。
  “如醉如痴”
  最美时光尽展最美航天人
  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我们见到了一位步履匆匆、衣着简朴、目光坚定的航天人,他便是我国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研制领域奠基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刘站国。
  陕西人最爱面食,当然,刘站国也不例外,他不仅爱吃,更是一位扯面高手,所里不少人都喜欢吃他做的扯面。他在这扯面的过程中建立同事之情,更在扯面过程中增加浓浓的亲情。
  要在一份事业上坚守梦想,光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实现的,还要靠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来维系着梦想的温度。研制初期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选定方案,一试就是一个多月,紧张的时候几乎天天试到后半夜,家里大小事务全部压给了妻子一人。同样身为航天人的妻子李明泽,对刘站国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理解。每当谈到这些,刘站国眼中流露出的都是深深愧疚。为了弥补亏欠,一有时间刘站国便会亲自下厨,做一碗香喷喷的扯面,端到妻子面前,这便是一个科学家、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可爱之美。
  “脚踏实地”
  26年坚持不懈缔造发动机事业
  1964年出生在陕西武功县的刘站国,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力学系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那一刻,他便决定投身国家国防建设事业。
  随后,刘站国又在航空航天部一院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开始研究学习。几年间,专业知识的叠加让刘站国越发喜欢液体火箭发动机方面的工作。
  由于思乡之情,毕业后的刘站国选择了离家近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工作。1990年正是发动机研制的起步阶段,从概念性到设计、计算、试验验证,一干就是26年,刘站国说:“把工作当事业干,累也不觉得苦。”
  在刘站国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长三米,高两米的书柜。书柜里摆满了航天科研方面的书籍,这源于他对事业的热爱和专注。
  26年里,刘站国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个关键技术,跨过了一个个拦路虎。液氧煤油发动机起动过程曾是困扰研究人员的一大难题,也是刘站国最艰难、最焦头烂额的时期,整个研究团队被焦虑、压力笼罩着。刘站国回忆说:“2到3个月才装成的一个发动机,起动几秒就烧毁了,有的时候烧的连一个零件渣子都找不到了。”
  那时,刘站国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水平,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试车失败、再研究、再试验,总结研制经验、再试车……几百次的试验,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艰难的改进中不断突破。
  “匠心独运”
  承载八十多项自主创新技术
  2015年,火箭首飞前,在解决发动机热环境适应性难题时,刘站国带着他的团队整整一年的时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冬天,奔波于总体部和生产、试验场地,与相关单位的沟通、研讨不计其数,最终该难题得以解决。“执着是一种孤独”这是刘站国对液氧煤油发动机首飞前那段时期的总结。
  发动机突破的八十多项关键技术,都是刘站国和他的团队进行一项项自主研究而成的,承载着每一个科研人员的“独特匠心”。
  谈到走过研制的一关又一关,刘站国很平静,他说:“研制道路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的优质发动机是我们这一代航天人的责任,我们还将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年青人的培养同攻克技术难关一样重要。”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在全力攻克技术难关的同时,还培养出多名硕士研究生,如今均已挑起产品研制的大梁。刘站国说:“干成一件事,靠的是一代一代的积累,工匠精神,用忠诚之心踏踏实实工作。”
  刘站国不仅对年轻人“匠心独运”,对技术研制工作也是严谨执着。他的两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
  “百尺竿头”
  传承研究所奋发有为的新动力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刘站国和他的团队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在刘站国的团队里,他经常会对年轻人说:“我们既然选择了航天,就要把它当成终身事业去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采访中,刘站国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过这个岗位。无论条件多苦、收入多低,都不受诱惑、不为所动;无论研制多么艰难都没有灰心过、不曾想过放弃。”
  在刘站国的心里,“对国家忠诚,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在他眼里,最美的科技工作团队就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精诚合作,在最美的地方,创造出最美的事业。
  就如刘站国说的那样,“看到自己的团队,创造出成绩时最舒心。哪怕跟他们待上一个小时也开心,这也是让我感觉最美妙的时刻。”
  谈到工作,刘站国敢于决策,也勇于担当。2015年前后,发动机改进时出了事故,刘站国在民主生活会上说:“决策是我定的,责任我来担。”
  在和刘站国的学生杨永强交谈时,他回忆说:“2011年,在液氧煤发动机试车点火时,出了点小事故,当时刘老师顶住压力,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排除了故障。”
  正是这种担当精神,形成了团队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氛围,造就了“敢打硬仗”、善于攻关的优秀团队。
  26年漫漫攻关路上,经历艰辛磨砺,54岁的刘站国及他的团队,对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赤子情怀从未改变,他们一直在践行航天精神,“踏踏实实做事,对工作负责,对国家忠诚”。

(马彦龙 靳喜梅)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