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
修复大师李玉虎让文物重新“活起来”
  “文物、档案等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材料会发生自然褪变,有的非常严重、濒临消失。研究稳定的材料与工艺,恢复其原始信息,提高其耐久性就是保护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任务。”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玉虎教授告诉记者。
  李玉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起从事档案与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针对文物、档案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长期未获解决的国际性难题和档案文物保护的重大社会需求,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以恢复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原貌为鲜明特色的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走进研究中心,一股强烈的酸味扑鼻而来。李玉虎介绍说,这是从福建接收过来的电影胶片,已经发生扭曲、变形、粘连等复杂病害,被称为“胶片醋酸综合症”。“我们研究了治理这些病害的创新成果,已经获得了美国国家发明专利”,李玉虎说。
  李玉虎和他的团队主要针对五个方向的文物修复研究,第一是古代壁画文物彩绘,比如盛唐壁画,彩绘兵马俑等;第二个是照片、电影胶片,比如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革命烈士的照片,这个方向的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第三个是纸质文献,像孙中山“博爱”,是海内海峡两岸都关注的问题;第四个是土遗址与砖石文物防风化保护;第五个是保存环境,即环保型防灾耐久收藏装俱。
  古代彩绘文物出土后,相当部分发生龟裂、起翘、脱落、酥粉、褪色等自毁性病害,最重要的成因是彩绘文物在地下高温缺氧的环境中埋葬并平衡上千年,出土后到一般室内外环境中,环境温湿度发生了大幅度变化,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和科研团队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湿缺氧的箱体。与出土前环境趋近,能防止文物彩绘出土后发生龟裂、起翘、脱落、酥粉、褪色等病害,保持原貌。
  李玉虎说:“文物是珍贵的,也是不可再生的,纸质文献、照片、壁画、彩绘、陶器、建筑等文物的蜕变是自然的过程,而自然蜕变的过程其实是化学和生物结合的缓慢反应,文物修复工作也要基于自然科学,以此为理论和实践基础,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业界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
  例一:李玉虎教授团队针对珍贵照片、底片、电影胶片等感光影像档案发生褪色、模糊、霉变、断裂、划伤、醋酸综合症等长期未获解决的难题,研究了“褪色照片显现加固”“霉变底片保护性去除”“胶片档案醋酸综合症治理”等创新技术,以其为主要支撑,实施了“南京大屠杀”照片修复保护、抗日战争长沙会战照片修复保护、“4·8”烈士现场照片修复保护、辛亥革命的照片修复保护、“5.12大地震”照片修复保护,在国内外档案界引起强烈反响,目前,正在形成系列创新技术,打造国际感光影像档案保护中心。
  例二:针对三十年来国家开展的国家重点档案修复保护工程存在的字迹洇化消失、糟朽、纸张浆化等事关档案原始信息存亡的瓶颈性难题,完成了“修复过程中易损毁档案加固技术”“纯棉网加固与脱酸”等创新成果,以其为主要技术支撑,实施了记载党在延安13年光辉历程的革命历史档案、记录日寇惨绝人寰暴行的日寇侵华罪证档案、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等国家重点档案修复保护工程。
  再者:对“整卷档案、整本图书脱酸与加固”“环保型档案图书防灾耐久收藏装俱”等具有重大社会需求的国际前沿课题研究都取得整体实质突破。
  例三:针对陕西省盛唐壁画、西汉彩绘兵马俑、秦遗址宫殿壁画等国家一级文物发生起甲、脱落、酥粉、褪色、霉变等自毁性病害,研究了“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的显现加固”“古代壁画、文物彩绘滋生霉菌与低等植物、粘结有害土锈保护性去除”“文物起甲、脱落、酥粉彩绘层回位修复”等创新技术。以其为主要技术支撑,实施了“唐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壁画修复保护”“西汉彩绘兵马俑修复保护”“南唐二陵彩画修复与保护”等全国重点文物修复保护工程。特别是设计了故宫养心殿、长春宫彩画修复保护工程方案。修复保护了故宫御花园绛雪轩、乾隆花园撷芳亭等濒危古建彩画。
  他从1987年开始跟踪研究蓝墨水字体、圆珠笔字体的恢复工作;1997年开始做西汉彩绘的修复工作,每一个平方厘米都跟踪到现在。谈起如何走上文物修复这条路,李玉虎笑着说:“当年我们大学毕业是国家分配工作的,国家让去哪就去哪,不像现在的年青人,自由择业的机会大一些。当年在大学学的是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档案局工作,虽然工作与专业不符,但我始终坚信“干一行,爱一行”,开始了在文物修复行业的工作。后来进入文物行业,慢慢的把所学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以化学知识为基点,不断在行业内拓展运用,结果越干技术创新越多,业务范围越大。”
  文物修复工作是一件认真细致的工作,一定要经得起自然环境和时间的考验,所以长久的坚持和敬畏之心是最重要的。李玉虎表示,“我们做文物修复工作,一笔一画都不能动,要尊重文物,修复过程中不改变文物的原貌,敬畏文物,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保护文物”。

(王 莹)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