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熬一次夜,少吃一顿饭,或者连续工作十个小时,是大部分现代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导致很多人的身体慢慢走向了亚健康。失眠、乏力、困倦、精力不济、食欲不振、小毛病不断……如果你整日处于这样的状态,就要小心是不是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自测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慢性疾病。如果出现长达6个月以上的疲劳状态,并且排除掉其他能引起疲劳的器质性病变,就可以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具体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项:
1.不明原因的精神困倦,注意力无法集中。
2.可能有持续性低热、咽喉肿痛、轻微的淋巴结肿大等炎症。
3.食欲下降,口中发苦或没滋味,即使不吃饭也经常感觉不到饥饿。
4.眼袋、浮肿、色斑增多,常常脸色黯淡或苍白。
5.不明原因的肌肉乏力,稍微运动就会心跳过快、呼吸沉重。
6.经常失眠、多梦或早醒,睡眠质量差,长期睡眠不足。
7.浑身酸痛僵硬但没有关节炎、痛风或外伤,肩背、腰腹部不适。
8.常常不明原因的头胀、头昏或头痛,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记。
9.长期心情焦虑、抑郁、紧张或惶恐不安。
以上症状,出现2-3项,表示轻度疲劳;出现3-4项,表示中度疲劳;出现5-7项,表示重度疲劳,最好到医院就诊,不然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健康。
慢性疲劳加速功能衰退
慢性疲劳是一种长期的、逐步加重的疲劳状态,就像是汽油不足的汽车。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过度疲劳长期积累、心理压力过大或睡眠障碍所致,如果放任其发展,容易对身体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
甲状腺功能减退
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疲劳的关系十分密切。甲状腺属于内分泌器官,负责调控人体能量消耗的速度、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能量缺乏、精力下降通常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伴随有体重变化、便秘、皮肤干燥和畏寒怕冷等症状。
免疫力低下
慢性疲劳综合征又叫慢性疲劳免疫功能紊乱综合征,疲劳产生的负面状态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引发局部炎症,降低人体免疫力。尤其是更年期人士,由于代谢速度变缓,自我恢复能力减弱,所以更容易从过度疲劳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疲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高危因素,慢性疲劳患者心肺负荷能力不高,可能加大心梗、脑梗、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作概率。
肝脏疾病
疲劳容易使人情绪不稳定,而暴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肝脏健康不利。人在生气时,人体分泌的茶酚胺会作用于中枢神经,促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加速分解,导致肝脏内的有害物质增多。
肠胃疾病
慢性疲劳严重影响食欲,患者大多胃口不佳、口中发苦,而且肠胃消化动力不足,容易引发慢性肠胃疾病。
慢性疲劳如何调养 严重的慢性疲劳应该服用药物并进行同步的心理治疗,而轻度患者应以调养为主。如果已经有慢性疲劳的先兆,或者想要预防慢性疲劳,在冬季保持精神饱满、活力充沛,不妨试试下面几个办法。
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保证机体脏腑功能复原的重要因素。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可以制订一份循序渐进的睡眠计划,改善生物钟,避免熬夜。另外,中午适当午休,有利于缓解疲劳。
按摩穴位 头部是穴位比较密集的地方,例如神庭穴、百会穴、风池穴等,常梳头发,不仅有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也有疏通经络、按摩穴位的作用。在中医推拿功法里有一招叫作“拿五经”,即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以及两旁的膀胱经、胆经。每次梳头按梳五经,每次大概3分钟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适度锻炼 适度锻炼是对抗疲劳的有力武器,每天根据自己的耐受能力进行30分钟的散步、慢跑、打球、跳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也要尽量避免久坐不动,否则会减弱运动的效果。可以尝试每1~2小时站起来活动5分钟,不仅有利于血液循环,还可以放松肩颈和背部肌肉,缓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