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动物园雏形起源于古代国王、皇帝和王公贵族们的一种嗜好,从各地收集来的珍禽异兽圈在皇宫里供其玩赏,是人类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19世纪初,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的扩张,人们开始考虑建设公园、保留绿地以满足休闲娱乐之需。由于对保护自然的关注和渴望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深入了解,动物和植物被一起放到公园里进行展出。
万牲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公共动物园。清光绪三十二年,由商部奏准,时称“农事试验场”,将清宫动物交场内豢养,故这座农事试验场又有“万牲园”之称。1907年7月19日,京师万牲园对外开放,最初的展品是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端方自德国购回的部分动物及全国各地抚督送献清朝政府的动物。万牲园的建立是中国现代动物园的开端。
植物园的历史同样悠久。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扩建长安(今西安)上林苑时,栽植了珍贵果树、奇花、异草2000多种,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雏形。世界现存最早的植物园是意大利的帕多瓦植物园。意大利的帕多瓦药用植物园建于1545年,是至今尚存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
早在几千年前的五帝时代,中国就非常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当时管理山泽鸟兽的官员被称为“虞”。在汉代,有专门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法令,这是我国最早的保护鸟类的法令。
宋太祖于建隆二年(961年)下达了《禁采捕诏》,禁止在鸟兽鱼虫的繁殖、生长期采捕,不仅要求明确,而且最大的特色是法令的延续性,强调此令固定下来,每年都要重申发布予以执行。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又颁布了《二月至九月禁捕诏》,在前面的基础上更要求基层官吏主动抓捕违禁者,并写在墙上扩大宣传,影响民众,自觉保护野生动物。清朝顺治皇帝下令禁止广东采珠。康熙皇帝免去向皇宫供鹰的指标。
近代的动物保护法起源于欧洲。1822年,英国议院通过了禁止残酷对待家畜的马丁法案。1934年3月通过的《普鲁士狩猎法》,其主要内容是严格禁止捕杀未成年的幼兽和怀孕的母兽,列出不许捕杀的各种动物和飞禽,并对狩猎的各种形式作了详尽的规定,这一法律一直保存到现在。有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部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
新时代,人类进入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1987年生态学家叶谦吉提出“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生成阶段新的组成要素。从中国的长江、黄河,到印度的恒河、埃及的尼罗河,跨过大洋到北美的密西西比河,这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地方,也有动植物的世界。物种的存在已超出单纯物种的意义,转化为一种标尺,人类文明的尺度在于:人类与野生动植物的距离。
(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