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痂病又称黑星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桃树的果实,有的地方也危害到桃树的新梢和叶片。早熟品种因为生育期较短危害程度较轻,中、晚熟品种危害较重。
疮痂病的病菌多以菌丝体在受病的树枝上越冬,次年借助风雨迅速传播,当气温在20℃-28℃、遇到潮湿多雨的天气时,最易流行扩散,一般6月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病菌在幼果上潜伏期可达40-70天,在嫩梢上的潜伏期为25-45天。南方地区气温回暖快,发病高峰会相应提前,特别是密度大、荫蔽严重、排水不良的桃园,更易成为发病的重灾区。因此,在防治上,要区别情况,因地制宜,分期及早预防。
农业防治 一是要结合冬季桃树整枝,将修剪的病枝带到园外销毁,降低病源基数;二是在冬、春整理翻晒桃园土壤时,要疏理好沟、厢,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三是在冬季施基肥时,要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以防止桃园荫蔽,增强通透性能。
化学防治 一是在发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一次;二是发芽后喷施0.5度石硫合剂;三是5-6月间喷施5%霉能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200-300倍液;四是采果后喷施溃腐灵(生物农药)200-300倍液,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并交替施用不同的农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王家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