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农耕播种的重要季节,对于农作物的产量来说,品种的优良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注意,下面是购种时会遇到的几种套路,请大家提高警惕。
游击战
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最高科技产品”“大型农场繁育”“超高产”等旗号,走村串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售玉米种、稻种、小麦种等,并利用农业执法机关上班前(或下班后)的时间,也就是早上8点前、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前、晚上6点后这三个时间段,3到5个人一伙,到自然村“忽悠”一阵,收钱卖货一会,再看势头下降,急忙收拾摊子离开。这些不法分子善用游击战术,但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观察、思考一下,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也不致于上当受骗。
价格低廉
还有的不法商贩“挂羊头卖狗肉”,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同一个品种,其中有种子,也有肥料。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销售的农资或许“缺斤少两”,或许“含量不足”,或许“伪劣假冒”。农民朋友购买后,一定会“得不偿失”。因此,在购买时,务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价格这么低”,再判断是否选购。
打“专家”牌
近几年来,在一些人口大村,经常会来一些所谓的“专家”讲课,打着“某某农大”“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带着种子、肥料、农药现场推广、销售,与当地村干部或“线人”联合,让这些人抽取一定的利润,以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而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也有部分“专家”所讲的也只是“一家之言”,没有权威性。所以,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一定不要多购,可先少购试用示范。
赠奖
有一些地方经销商,把多年积存的“难以被农户认可的”种子、肥料,进行“改头换面”,制成非“本品”产品,利用农民的“贪便宜”心理,另外再购买一些实用品(如锅、伞、雨披等),采取“以赠奖促销”的办法,其实这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一项手段,为自己的“伪劣假冒”产品“鸣锣开道”。农民朋友购买使用后就知道上当了。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谨慎。
贴“名牌”
有些经销商在卖种的时候会放所谓的奖牌或锦旗在那里,告诉农民你放心买,这些种子是“名牌”,都是获过奖的,这奖是谁谁谁、哪个机构颁的,只有表现好的品种才能得到……是不是真正的“名牌”,我们不好辨别,但只有表现好,能让农民有个好收成的品种才是咱农民朋友真正认可的名牌。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农民朋友在购买时一定要认准“名牌”,千万不要被一些经销商忽悠了。最好是认准一些信誉好的公司,同时购买什么种子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常见病害来综合考量。
打虚假广告
一些良心广告能把一些真正的好品种送进我们的视野,但是种子在合理使用、科学管理方面有很多限制要求,因此,在选购时要看价格、看说明、看播种范围、看气候要求等。所以千万不要只认“广告”,不计后果,要保持理性,如有必要可先试验后再推广。
找托
所谓“托”就是演员,经销商利用一些农民朋友的跟风、从众心理,在卖种子的时候,请很多“托”过来排队买种子,并且这些“托”可能还会跟你讲故事,说“去年种了这个品种表现有多好多好,收成卖了多少多少钱,今年怕买不到,一大早过来排队……”这些描述绘声绘色,简直让你无法不相信。近几年来就有不少报道,一些不法分子组团“骗钱”,发挥“托”的作用现身说事或现场购买,当有一些农民购买种子后,这些团伙随即逃走或者去另外的地方重复作案。
“村干部”推销
部分农村,一些农资厂商利用村干部的威信,在村里推销肥料、种子或农药,其实是借村干部的影响销售产品,这些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他们赚钱走人,等发现问题时,村干部也负责不了。当今社会,忽悠的方式越来越多,而且日新月异,一不小心我们就会中招,建议农民朋友们:买种子要去正规的农资店或者找正规公司的种子经销商。购买时要“三看”,一看是否有正规营业执照,二看经营者素质,看其是否能耐心讲解该品种的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三看是否能提供发票、印有正规种子公司名称的种子销售单等凭证。购买的种子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因为使用假冒伪劣种子而导致收成大受影响甚至颗粒无收的情况在报纸上也出现过,所以大家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在正规渠道购买,避免上当受骗。
(一 农)
春耕选种注意啥?
一是没有经过审定或者引种备案(关键是不表明本地可种)的品种不可购买。有些虽然当年种植产量不错,一旦气候不宜,就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近几年各地都有类似事件发生。
二是购买种子一定要考虑合理布局品种。以防气候不测,造成大面积减产。
三是谨防购买到已被淘汰的品种。由于这类品种价位较低,有些不法商贩利欲熏心,专做此类生意坑害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