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8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举办2019年首场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电信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葛晨阳介绍了团队在研发结构光3D深度相机的科技成果。他们通过近8年多的艰苦攻关和自主创新,作为国内最早研究结构光的三维深度感知技术团队,取得了部分原创性成果,并研发了多种深度相机产品。
“高精度深度相机作为一种新型立体视觉传感器,有利于推动机器视觉的发展,实现机器人理解外部世界,同时也推动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葛晨阳介绍说,深度相机作为一种现实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进行交互的“门户设备”,未来有可能取代传统RGB摄像头,成为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的重要设备,使机器或智能设备具备类似人眼的3D视觉感知能力,将有助于实现人与机器的自然交互、人与网络世界的虚拟交互,甚至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
当前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虚拟现实头盔、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人脸识别支付、智能监控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感知、人机自然交互、避障、3D扫描、精确识别等难题,三维深度感知技术作为关键共性技术和设备有助于解决这些难题,将极大地释放和激发人们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产业的深入发展,比如解决环境感知、交互、避障、3D扫描等难题,都离不开三维深度感知设备技术的支持。国际上信息领域的几大巨头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索尼、三星都在深度感知技术领域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设备开发,用于人脸识别、手势控制、无人机等领域。
据了解,葛晨阳团队是国内最早(2010年)从事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深度感知技术研究,熟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通过近8年多的艰苦攻关和自主创新,取得了部分原创性成果及多种深度相机产品的研发。目前,该技术已申报10项美国发明专利(其中6项已获得授权)和40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13项已获授权),解决了动态、实时、准确获取深度图的难题,未来将在环境感知、人机自然交互、避障、3D扫描、精确识别等方面,提供行业领先的3D视觉方案。
在发布会现场,葛晨阳及其团队实地展示了结构光3D深度相机,该技术可即时通过摄像头深度感知人脸三维模型。
未来,葛晨阳团队的目标很明确,将在环境感知、人机自然交互、避障、3D扫描、精确识别等方面,提供行业领先的3D视觉方案,拓展应用到机器人、VR/AR、人脸支付等领域。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