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科学家,一位87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退休后依然孜孜不倦奋战在科技战线上的勤勉长者。他为我国自主研发“电磁频率测深方法和仪器应用”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就是曾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物探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兼电法研究室主任、课题组长,并长期担任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终身荣誉理事长兼科技咨询与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李毓茂研究员。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李老1956年毕业于原东北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人才。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工作多年。本来已经拥有北京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及发展机会,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使他毅然放弃了这一切。
当时国内各类煤矿灾难事故时有发生,对矿工生命造成巨大威胁,给国家矿山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耳闻目睹这一切的他,深深希望能为祖国生产建设一线的同志们做些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西方国家封锁、能源紧缺,但是资源勘探方法和技术较为落后,国家急需组建和培养深入一线的勘探科研队伍。
时逢1965年北京西迁的现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急需专业科研人员,为学有所用,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他主动请缨,提出申请,在夫人的理解和支持下,举家迁往条件还比较艰苦的西北,成为了一名立志报国的科研工作者。
★舍小家温暖为国家精进
李老的科研一直是一边建立理论体系,一边进行大量的野外实验论证和实际应用。荒野中东奔西忙的他沉淀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剪影。他曾一个月16天都在火车、轮船和长途车上奔波,也曾一年里9个月连续坚守在艰苦的勘探现场,与一线工人风餐露宿。一次所乘汽车失控,冲入深沟不幸负伤,为不影响工作,他瞒着领导和家人,没对任何人提及。常年的野外作业,风餐露宿和负重,他患上静脉曲张,严重时行走困难,却从未因此影响过工作。
野外工作无论多么艰苦,他都泰然处之,回到单位又经常勤奋攻坚到深夜,然而对自己的家人却常常捉襟见肘,无暇照顾。
工作上的满腔热忱和兢兢业业,带来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他于1967年在国内率先开始频率电磁测深方法研究,在他的主持下,1972年频率电磁测深理论原理和技术方法基本成熟,1973年我国第一套(深/浅层)频率测深仪研制成功;1977年实现批量生产;1974年,由煤炭科学院和中国煤田地质局主持鉴定评审,正式宣告我国自主研发的“频率测深方法和频率测深仪”获得成功。1981年推出我国第一套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较完整的“频率电磁测深量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全套频率测深方法和技术的国家,连同其后的几项成果均为国内首创,其中三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主持的课题也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部科技进步奖,省科学大会奖、先进集体奖、个人优异成果奖等。
由于他的研究成果创新实用,很快在陕西、辽宁、江西、安徽、广东、甘肃、浙江等各大专区勘探工作中得到广泛学习和应用。
这些硕果伴随着50多年岁月从他思索的眉宇间悄然滑过,留下了一头银丝白发。“我这辈子对家庭的亏欠太多啊……”一声叹息他红了双眼,带过不知多少愧疚与遗憾。
★严谨工作质朴做人
常年从事科研工作,成就了李老严谨细致、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和重视科学的工作态度,同志们都知道他工作中的秉性。
在负责的内蒙勘探项目中,他细致地发现了所用仪器不合格,因为会导致探测数据不准确,他便犯起了拗劲儿,坚持要么停工要么更换仪器,直到仪器达标了才肯继续。
有时出现多个推广应用工区,他从没有因为任务繁重而有丝毫懈怠,奔波于每个现场,逐个环节都亲自指导和把关,曾九个月抽不出时间回家休息一天。
一次领导急于要见成果,让他负责的研究项目“放卫星”,但他认为数据还不全面、技术还欠成熟,执意不肯听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科学是严谨而不可疏忽的,任何一次大意,都有可能对国家、对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会以生命为代价”。
他的成绩和人品获得人们广泛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省科协工作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奖等,个人业绩被收录入百度百科和辞书等。
与他在工作中的执拗严谨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李老在科研之外是个坦荡大度、随和厚道、不计得失之人。在江西西屏山探矿工区时,看到工人兄弟在野外工作非常辛苦,虽然那时自己家里的生活也很简朴,他自掏腰包给十几位工人发“补贴”;野外工作消息闭塞,他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奖金购买了十部耳挂收音机送给项目组成员。
他常自编教材,将研究成果印发、无私传授给同行及一线人员。他热心培养后起之秀,对自己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他一生不争名不争利,不好大喜功,质朴而厚重。
★老骥伏枥志千里
一个甲子年的奋斗历程没有磨灭李老心中的初衷,没有沾沾自喜的止步,而是砥砺奋进,坚持不懈的努力。近期他又提出了3项新课题。
他认为“电磁频率测探法”虽在煤炭、石油、水害、金属、非金属等领域为成熟有效的探测方法,但美中不足的是工作效率相对不够理想,伪随机信号引入和应用参数扩展将是它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还应重视磁偶源法(MAXI-PROBE)的应用及与电磁频率测探法的交叉研究;另外,岩性仪(PETRO-SONDE)的原理问题也值得关注。
他经常在会议和讲座中毫无保留地提出许多宝贵新颖的启迪思路及见解,殷切寄望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当年我们国家克服了信息资料严重匮乏、技术封锁等种种困难,现在要继续发扬不怕艰苦、实事求是、勤于钻研、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高锦萍 赵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