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8日至29日,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生态保护与发展”主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开班仪式上,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科,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丁德科、党广录,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张俊华,党组成员、陕西科技馆馆长王晓东等领导为第二批“2018-2022年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授牌。省发改委副主任刘迎军做了题为《关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丁德科主持会议并讲话。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下,我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截止目前,省科协命名的“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共83个。科普内容涵盖自然科技、历史文物、革命传统、环境生态、农林园艺、天体气象等诸多领域。举办主题培训班,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学习等形式,把不同科普内容的教育基地联合起来,充分利用基地自身优势,提升基地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的水平,对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服务平台意义重大。
为期两天的培训,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参会基地还在陕西科技馆、省引汉济渭工程科技研究院、秦岭国家植物园进行了现场学习。陕西科技馆在利用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开展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和科普实践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这种教育形式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省引汉济渭工程为打造智慧工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发挥人才优势,最新科研成果支撑项目,VR无人机直播项目进度,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充分体现了工程类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和实力,学员们纷纷表示,世界首次从底部穿透秦岭的输水隧洞非常震撼。秦岭国家植物园秉承“科研人员做科普、做专业的科普”原则,以国际化的视野打造先进的科普教育理念,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团体来此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是学生研习秦岭自然宝库的不二之选。经过现场学习的交流和对接,很多基地将横向纵向进行联合,形成新的“大联合、大协作、大科普”格局,推动我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