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柳冠中教授在《西安设计大讲堂》作专题报告。 人物简介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2018年1月,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1989年被“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设计名人”之一。创立了“方式设计说”“事理学理论”“设计文化学说”“共生美学”“人为事物科学”“设计学系统设计思维方法”等理论,被世界先进国家该学科理论界承认及引用。
3月30日上午,由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西安市碑林环大学产业带管委会、西安设计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西安设计大讲堂》第32期在西安创新设计中心举办。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柳冠中,作《设计改变未来》的专题报告。
柳冠中教授通过分享自己50多年在工业设计的经验和对设计的独到见解,与全省高校、设计机构及企业等“政产学研媒用金”各界近700代表,还有观看在线直播的众多网友,一起探讨“如何用设计改变未来”。
设计是生活方式的创新 设计是什么?柳冠中教授首先讲述了自己50多年的设计经历,简析共享厨房、移动住宅、迅捷方便的登机过程等许多令人脑洞大开的设计方案,引出工业设计的内涵,就是要适应环境,要解决问题。
他说:“工业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一是解决今天的问题,二是提出未来的愿景。我们要的不是洗衣机而是干净衣服;厨房不只有柴米油盐还要有天伦之乐;我们要的不是房子而是家;‘行’在未来工业设计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一万年前有衣食住行,一万年以后也有衣食住行,但它的载体在不断创新,也是我们必须用这个去思考设计,我们并不是做汽车,而是解决当下中国人或者老百姓出行的问题。”
工业设计不是设计一个物品,设计的东西要能生产、能制造、能流通、能使用、能回收,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我们表面看到的东西,还要考虑安装问题、生产问题、维修问题等等。
设计是生活方式的创新。中国人要确立真正的文化自信,要改变现在疯狂消费的习惯,不能鼓励占有,要提倡使用,建立共享型生活方式。
当代设计师应当如何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计是要解决的目的是人,是做事。而技术和造型永远是被选择、被组织的,所以设计师的工作跟技术工作的差别就在这一点。
柳冠中说,要理解中国传统的精神,不要追求表面的符号;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是什么,重点不是物,是人。所以设计要看到我们传统的优势,注重研究人的行为,研究人行为发生的地点,就可以走在世界的前面。中国设计不能靠单打独斗,要合作。设计师必须走进企业,跟企业的产业链联合起来,这才是我们要的工业设计,所以工业设计绝对不是孤零零的。
“没有系统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一个好设计师的思考点必须跨过设计,不能钻在技巧或者是手段上,一定要思考整体。”柳冠中说,今天的设计师第一条就是要有抽象思考的能力,不善于抽象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的设计师。第二条是能够跨界创新,不能要求今天的设计师都像达芬奇一样发明创造,但是做好的设计就不能离开与其他专业人士的合作创新。第三条是要贴近生活,研究社会,这样才能把握时代脉搏。
提倡中国的设计方案
柳冠中介绍,从“事理学”方法论来说,分五个层次。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目标选择路径,路线不一样,选择的策略不一样,技术也就不一样,因而选择不同的工具。几十年我们忽略了对传统的创造性,以为创新就是从工具技术出发,永远跟着别人走,跟着人家的策略走。
设计师见众生。工匠精神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我们的作坊实践是一种实践,做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验式实践,就是要假设,要去证明,去证伪,去找到问题。艺术家是见自己的,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当然也有他的境界,都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世界;科学家是见天地,找世界发展的规律;设计师是见众生,要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不是为了少数人,不仅仅为了高顶尖,而是让整个国家水平提升。
设计真正的公平。“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中国真正的传统精神在这句话里面体现得非常清楚,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鼓励使用,不提倡占有。提倡是中国的设计方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提倡这样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我们设计的终极目标。
工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方案是构筑人类共同命运之梦的基石,我们一定要解决中国现代的问题。相信中国的未来肯定会更好,因为我们提出的是中国方案,我们提出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我们将来要为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做出我们的贡献。
(文/图 本报记者 周励)